熱門:

美英戰勝疫情了嗎?

李道|

2021年5月14日

經濟上,中西分道揚鑣愈演愈烈,雙方都厲行供應鏈本土化以減輕對外依存;疫情方面,同樣見到分道揚鑣,正當發達地方有條件放寬封鎖措施,貧窮地方的確診人數則節節上升,尤以印度情況最令人擔憂。然而,美歐疫情發展又真箇全面向好?下文將提出一些比較,並會揭示一些隱憂。

群體免疫?或難抵達終點

近期西方標榜最多的,乃在疫苗接種方面取得大捷,因而前景一片樂觀。確然,作為疫苗研發大國,美、英在獲得疫苗上擁有先行優勢;其中,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的人口比率,英國上月底已突破50%,而美國亦升至45%,這無疑領先世界許多國家,有望成為最早實現群體免疫的一批,即有70%至80%人口受到疫苗保護。

不過,贏在起跑線不代表可最早到終點,甚而可最後抵達終點。何出此言?以色列作為全球疫苗接種比率最高的地方,早於2月中旬已有50%人口接種至少1劑疫苗,到3月中旬比率更升穿60%;然而,隨着接種率升至高位,再升動力已見遞減,此後再經過一個半月,迄今數字僅進一步增至63%左右,以走勢圖呈現的話,即進入了平坦高原(plateau)。英美的接種率亦面對同樣問題,不過英國的平坦化來得更早,與此前每半月就升約10個百分點的速度相比,在突破40%後則要花費一個月時間才升抵50%,此後的一星期更僅僅再升1個百分點。美國平坦化情況縱沒上述兩國嚴重,畢竟當地接種率仍相對較低,處於較前期的增長而非成熟階段,但增幅也毫無疑問稍稍比前放緩了。【圖】便呈現了各個選定地方的疫苗接種走向。

這帶出一個嚴峻問題:倘若最終無法達致群體免疫,即在70%至80%的終點線前,跑手已經無力再跑,那麼,對於日後抗疫工作及終極走出疫情,將會帶來什麼影響?事實上,有聲音已開始質疑,受累於「疫苗懷疑」,由個別國家到整個地球都未必可實現群體免疫——這可能是一個「新疫苗懷疑」,即在懷疑疫苗本身的抗疫功效之餘,進一步懷疑疫苗根本無助世人戰勝疫情。

在愈早階段出現平坦化問題的地方,無疑愈難跑到最後;對比以色列,英國的平坦化就更加早。目前,由於許多地方的接種率仍然偏低,故尚未能透視出未來接種率可以走得多遠。就如香港接種率的走勢暫時仍處於升軌道,穩步上揚之餘未見平坦化,這多少是拜接種資格不斷開放擴大所賜;不過,當以色列和英國兩個作為疫苗接種意欲較高的代表,接種數字也未十分理想化,這肯定是個人類抗疫事業的不幸消息。平情而論,香港能否達到70%至80%的接種率,相信不少人都抱有疑竇。

接種率、邊際效益正在遞減

當然,疫苗接種率愈高的地方,疫情始終更易受到控制,姑勿論能否爭取到群體免疫。在美國,與年初高峰時單日一度錄得逾30萬宗確診相比,現在數字已大減85%之多,英國同期減幅且驚人地高達97%,足見疫苗的貢獻。饒是如此,別以為當地已很安全,因美英最近七天日均仍分別有逾4萬宗和2000宗新增確診,即每百萬人口就有約122.5宗和30.8宗;假如乘大7.5倍,即以香港750萬人口的基礎衡量,即相當於每日有約920宗和230宗確診——在去年中我們疫情最嚴峻時,單日最多有149宗確診,以此比較的話,美英現時疫情實較香港當時還要惡劣。試問,美英今日之抗疫成果真箇值得欣喜嗎?更重要的是,兩地確診數字的下降速度也見平坦化問題,所形成的「偏高長尾」(long tail)統計現象,意味疫苗所帶來的邊際效益明顯遞減。事實上,即使接種率最高的以色列,這個有900萬人口——即與香港相若——的地方,最近七天的日均確診宗數本月以來仍有約50至70宗。

香港之成功控制疫情標準,乃是「清零」或「近零」,相信無人反對;至於美英的成功標準,則竟與香港疫情最惡劣時等同,面對「偏高長尾」已夠聲稱打勝仗了。雖曰不同地方的情況有別,例如香港是個城市,不能與幅員遼闊的國家比較;可是,要談美英之類已經駕馭疫情,恐怕是言過其實。

美英成功標準 在亞洲屬失敗

的確,現在之所謂贏了疫苗戰,是否等於所謂戰勝疫情了?兩者恐怕不能畫上等號。條條大路通羅馬,何解勝負的標準只以疫苗衡量?何解透過其他辦法「清零」卻未獲西方肯定?疫情好與壞,絕對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指標,以疫苗作準則是犯上因果倒置的謬誤。

這裏不是又要唱好中國或唱好香港之類,因為世上透過其他辦法「清零」的地方尚有不少,包括西方國家。嚴厲抗疫甚至不准本國人民從外返國的澳紐,才應被視為西方抗疫典範:過去一年來,紐西蘭的七天日均確診數字幾乎全處於單位數,即使個別日子曾現二三十宗確診,惟疫情都很快受控;至於澳洲,過去半年的七天數字亦一直保持在20宗之下。進一步比較累積數據,每百萬人口美英分別涉約10萬和6.5萬人確診,而澳紐則分別只有1000多和500多,差距堪稱天壤之別。香港呢?數字為1500人左右,無疑比澳紐遜色,但就遠遠勝過美英;亞洲方面,由日韓的約1100人和2500人,以至新加坡的逾1萬人,成績皆比美英為佳。其中,日本最近疫情明顯惡化,一再令人關注奧運能否如期舉行;以每百萬人口衡量當地七天日均新增確診數字,最新增至約40人左右,這在亞洲標準無疑算差,但實已勝過現在所謂美國的向好疫情,也不比今日英國相差太多。

以上種種反映什麼?同一事件,美英審視自己跟審視別人,往往抱持雙重標準,除了見諸昔日西方猛烈批評封區、封關之舉,還絕對可以見諸今日對疫情的控制方面。事實上,所謂勝負分野,為何不是觀察哪個國家的確診數字最少,即哪個政府最能夠保護民眾的安全?而居然聚焦於接種率一項?背後或由於美英僅得此項勝過別人……進一步言,美英以本國經濟最快反彈及最快解封自豪,但其實,至今仍厲行封關的澳紐反彈同樣不弱,OECD便料兩國今明兩年GDP增長約3%,幅度跟美英相差無幾;除此之外,澳紐過去一年倒退約4%的程度,實也遠優於美英的約10%。綜合而言,即使澳紐的疫苗接種率不高,接種至少一針的比率迄今還不到5%,但誰又覺得兩國抗疫乏力甚至比美英拙劣呢?

自鳴得意無礙?斷錯症易錯藥

別以為西方的自鳴得意無傷大雅,因為斷錯症很易下錯藥。英國日前便宣布,本月中起將放寬英格蘭公民的外遊限制,因應不同風險訂出「紅黃綠」名單,其中自低風險的綠色名單返國者,可以毋須自我隔離(值得留意的是,港澳台及內地被列入黃色名單,反之新加坡則屬綠色)。幾乎同一時間,港府也宣布放寬入境限制,但這是針對已接種完整疫苗的人士而言,在更細化的五個風險評級裏,即使來自最低風險的澳紐,打齊針者亦須在指定酒店隔離7天,然後進行7天自我監測。無疑,香港的抗疫標準比英國嚴格得多,但離奇地仍有人質疑港府的檢疫要求是否適切。事實上,世界各地已積極放寬入境要求,惟主要都建基於類似「疫苗護照」,如泰國、意大利等,皆是放寬打齊針者入境,而非似英國寬鬆——其中,英國會否跌入過於自我感覺良好的驕兵必敗陷阱?雖曰當地的疫苗接種率較高,意味當地人較能抵禦輸入病毒的威脅;但要留意,在首相約翰遜確保國民先打一針的基礎上,目前英國接種完整兩針的比率仍僅四分之一……放寬旅遊對英國是福是禍,固然尚待觀察,但所牽涉的風險就必較香港及其餘地方為高。

話說回來,透過疫苗普及來實現群體免疫,到底是最終戰勝疫情的普世標準與目標。為了鼓勵更多人打針,包括避免接種率太快平坦化,許多地方也積極推出措施「谷針」——「谷針」斷非貶詞,更非港府獨有招數。美國總統拜登便剛定下目標,於7月4日獨立日前要70%成年人都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具體措施料於近日宣布,而個別地方政府已經透過派錢及扣賬卡來鼓勵接種——在香港這也一直有人提倡。授權已接種者享有更大自由,乃是世界大勢所趨,亦是「谷針」應有之義;遺憾地,香港居然反智地批判「谷針」,這除了怪罪別有用心者外,也怪罪於港媒未將其他地方的「谷針」措施告知市民——如果大家明白這是普世通用,就不會受煽動操弄反對「谷針」了。

今次疫情為大家帶來一堂寶貴的國際通識課。前一階段的重點是不同政府的抗疫態度,誰以百姓安全為重,誰着重重啟經濟之類;來到現時階段,大家在反思所謂成績表的標準之餘,亦可務實衡量什麼措施有利抵達終點線。對於美英等地的抗疫成功,世人理應樂見其成,因可證明疫苗普及是行得通的,亦有利香港之類跟進效法其「谷針」措施;不過,在疫苗普及前,世上還有更多成功例子值得參考,因為該些地方的抗疫誠然更加成功。

抗疫乃是一場馬拉松,早段跑贏的未必可笑到最後,中段領先的亦不足以自滿;不卑不亢、兢兢業業,錯則改之、無則加勉,才最有利於最後順利贏在終點線。

 

上一篇單靠金錢無法確保全球疫苗平等

下一篇世衞非改革不可 避免重蹈瘟災覆轍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