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香港樓市「短陽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2023年3月16日

2008年末季金融海嘯爆發,聯儲局開啟QE海量放水,香港在聯滙制度下同樣「大水漫灌」;而當年內地經濟如日中天,本港背靠祖國風生水起。受此兩大因素加持,香港樓市進入長達10年「超級黃金期」。時移世易,鏡頭換到今日,美國矽谷銀行(SVB)破產(及瑞信「告急」)雖未必引起「海嘯2.0」,美元息率卻可能就此見頂回落;同時,內地疫後重啟兼政府換屆,經濟展現復甦勢頭,本港市道亦開始受惠。換句話說,從邊際變化而言,現今環境有點像2008年,可望為本港經濟及樓市帶來一輪「短陽春」。

本欄在2019年11月寫過〈最怕美國經濟好〉一文,當時本港樓市仍然熾熱、新冠疫潮尚未掩至,但社會動盪不安,中美關係亦開始惡化,所以筆者那時候擔心香港經濟面臨大轉折,由「雙重利好」變成「雙重利淡」。正如文首提到,本港經濟在2008年那段時期勢頭極佳,根本不必「放水」刺激,惟香港在聯滙制度下並無貨幣政策自主權,只能跟隨美國「被放水」;這似是一個人原已燥熱,再飲「十全大補湯」,以致本港經濟及樓市自2008年起過熱,差點「流鼻血」。

相反,自2019年起本港經濟及社會多災多難,有需要「放水」接濟,偏逢美國經濟強勁,聯儲局「收水」加息,導致香港經濟遭受雙重打擊,就像一個人氣虛血弱,再飲「五石散」,難免寒上加寒。此所以筆者在2019年提出「最怕美國經濟好」,非因「黑心」,而是從本港市民及企業利益角度看,美國經濟「太好」對於香港並非好事。

儲局「打爛嘢」 美加息勢見頂

回說今日,華爾街俗語有云,聯儲局每次加息周期勢必「打爛一些東西」才會收手(the Fed will keep hiking until something breaks)。矽谷銀行破產正象徵something breaks,截至本周二,市場對於聯儲局下周議息「五十五十」,約一半人估計「不會加息」,其他人預料「最多加0.25厘」(野村證券更大膽預測掉頭減息0.25厘),但普遍亦都認為這一輪加息周期已經見頂,息率逐步回落只是時間問題。

尤其是剛公布的美國2月份通脹率一如預期放緩至6%,除了滯後的屋租指數仍在攀升,大部分物價顯著冷卻,反映聯儲局把息率由0厘調升至4.75厘已取得成效(昨晚截稿前盛傳瑞信「告急」,大股東不再注資,令聯儲局停加息甚至減息機率進一步升溫)。

另一方面,內地自從去年底撤銷「動態清零」防疫限制,加上中央政府銳意「穩經濟」、「撐民企」、「救樓市」,近月經濟景氣復甦略優於市場預期。例如內地2月份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達到52.6,按月提升2.5個百分點,重返擴張水平。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今年首兩個月內地住宅銷售額按年增長3.5%,顯示原本「水深火熱」的內地樓市也有企穩回暖跡象。

同時值得留意,全國兩會剛閉幕,香港理工大學EMBA校友、新任總理李強在記者會上重申堅定不移支持民企發展,批評坊間此前出現「針對民企的不正確言論」,並強調中國仍須「吃改革飯、走開放路」。內地不少民企業者對此番表態頗為受落,認為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他們對前景的信心,但長遠而言仍須「聽其言,觀其行」。

內地經濟復甦 港雙重利好

內地經濟若穩步復甦,本港自能受惠。況且特區政府本身也積極「搶人才」、「搶資金」、「搶企業」以及「說好香港故事」。誠然,對於不少內地及海外人士,香港仍具「掘金」吸引力。

起碼數字不會騙人,「高端人才通行證」至今已有逾萬人申請、超過7000宗獲批,數以千計申請者年薪高於250萬元。另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上月訪港旅客數量達146萬人次,屬3年來首次「破百萬」。市民在街上也可看到旺區熱點人頭湧湧,除了內地人,也不乏各種膚色海外來客。

觀乎目前形勢,在邊際上有點像2008年,一方面內地及本港經濟轉好,美國貨幣政策有望轉趨寬鬆,可以為香港帶來雙重利好。舉例說,本港最新失業率僅3.5%,勞工市場繼續「事浮於人」,打工仔不難爭取升職、加薪;若美元息率實現回落,本港業主供樓負擔減輕,樓市相信差不到哪裏去。港府「搶人才」、「搶企業」倘能取得一定成效,更可謂錦上添花。

當然,沒人可渡過同一條河兩次,現今香港狀況難與2008年等量齊觀,例如當年並無「移民潮」問題。況且那時候中國經濟崛起、美國QE放水皆屬長期大趨勢,現在則僅屬邊際改善。講到底,香港經濟及樓市有機會迎來「短陽春」,未來9至18個月可以相對樂觀。至於能否擴展為「大陽春」甚至徹底轉勢,則天曉得了,單是地緣局勢變化便無從預測,只祈求香港這個「福地」續可逢凶化吉。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上一篇中原深圳開旗艦店 推廣「波老道21號」

下一篇14市成交量按月飆56% 廣州漲逾八成一線最勁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