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灣區就業計劃七成港青拒留任
主因嫌低薪 團體倡提高補貼

2023年4月15日

政府於2021年推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僱主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城市工作,為期最長18個月,參與僱員即將或已完成計劃。香港總商會與民間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就計劃成效發表第三階段調查,在70名受訪僱員中,約七成(49人)不會留任;離任僱員中,有逾70%傾向沒有信心能在短期內於大灣區找到心儀工作,料主要是期望薪金與內地普遍水平有落差。

近60%參加者冀月入逾2.2萬

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政府要求企業以月薪不低於1.8萬元聘請畢業生,政府會按每名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1萬元津貼。去年11月至12月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逾九成離任僱員的期望薪金超過1.8萬元,接近六成更希望逾2.2萬元。

MWYO青年辦公室助理研究員朱城峰坦言,考慮到內地薪金水平與香港仍有一段差距,相信港青在大灣區尋找心儀工作有一定難度;惟他相信,由於有些僱員未完成計劃,未來留任比例或會上升。

研究副總監黎卓然建議政府提高薪金補貼額度,以增加計劃吸引力,例如參考「研究人才庫」計劃,把學士畢業生僱員的標準薪金提升至2萬元、碩士畢業生則訂為2.3萬元。假設僱主與現時一樣只須真金白銀給予8000元薪金,即政府須津貼學士畢業生1.2萬元、碩士畢業生1.5萬元。

這項計劃原本設2000個名額,惟迄今只錄得約1100宗就業個案,今年起恒常推行,名額減至1000個。黎卓然提倡放寬申請資格,由現時3年內畢業的學士學位或以上,延長至5年內畢業,以擴大合資格青年的規模,減少計劃出現大量職位空缺的情況。

僱主盼改善稅務安排

參與計劃的僱主之一、中電控股(00002)中國區和項目及營運部人力資源總監藍清反映,希望兩地稅務可作更好安排,因香港青年在內地工作須繳交內地稅項,稅率比香港高,由中電代繳,增加了公司成本;而一些中小企沒有代繳,故僱員淨收入實際不足1.8萬元,盼可豁免參與計劃的僱員繳交內地稅項。她又提到,政府須改善計劃的申請及配對時的科技應用。

港府近期積極搶人才,問到計劃會否影響本地人才供應,MWYO青年辦公室特別顧問羅祥國指出,新計劃只提供1000個職位,而香港年輕勞動力多達約150萬,故不會對勞工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加上「高才通」吸引內地畢業生來港,兩地年輕人增加往來及加深認識,繼而決定合適的就業及創業地點,對大環境有幫助。調查亦發現,僱主認為與內地畢業青年比較,香港青年最明顯的優勢是英語會話能力和英文寫作能力;而大數據能力和普通話能力則被過半數公司認為欠缺優勢。

 

上一篇孫玉菡:高才通批出近1.2萬宗

下一篇林定國:支持大灣區律師執業試恒常化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