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政府周五(20日)公布,廣州新機場(即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項目建議書,已正式獲得國務院立項批覆同意,將進入實質性的流程審批以及建設加速推進階段。並在通過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機場總體規劃報批、初步設計報批、施工圖設計等一系列流程申報審批工作後,正式開工。據《廣州日報》報道,預計本月25日啟動前期同步實施工程。
不過,廣州新機場的選址並不在廣州。早於2021年3月,中國民用航空局批覆同意佛山市高明區更合作新機場的推薦場址。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也不是該機場的最終命名,而是機場項目的名字,最終命名還在研討中。
冀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
廣州新機場的規劃和定位卻已經明確,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空樞紐之一、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近期規劃目標為2035年,可滿足一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一年貨郵吞吐量50萬噸。
廣州新機場建成後,將取代現有的佛山沙堤機場,成為該市新民航樞紐,將不僅為建設廣州都市圈打造新的區域引擎,加快都市圈內各個城市的區域融合發展,還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經濟、產業、人文、科技等各領域的高品質發展,成為佛山實施「西進計劃」的重要基礎。
區域航空樞紐格局形成
目前,在大灣區半徑不到200公里的區域,已有5座旅客吞吐量超過千萬級的機場,包括香港國際機場。《第一財經》指出,廣州新機場未來或許將承接廣州白雲機場溢出的客源。
另外,中國10大國際航空樞紐、29個區域航空樞紐格局已基本形成。權威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昆明、深圳、重慶、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10大國際樞紐的13家機場,旅客吞吐量已佔全國機場近一半,貨郵吞吐量佔全國機場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