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專家倡澳門當旅遊大使 做中國南大門
突破賭業獨大 善用葡語優勢

澳門回歸25周年

2024年12月21日

澳門回歸25年以來,當地各行各業受惠於中央政策帶動,從入境旅客持續上升、失業率及通脹偏低等均反映澳門經濟穩步向上。正值新一屆政府上任,澳門未來發展將如何定位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專家及學者認為,澳門過往單靠賭業支撐經濟已不可行,應多元發展,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可善用「葡語系」獨特條件,扮演「旅遊大使」及「迎賓大門」,成為中國對外的南大門。

譚文傑:單靠賭業撐經濟不可行

滙業財經集團司庫部主管譚文傑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澳門過去25年在博彩業及中央政府開放「港澳自由行」下,吸引內地和東南亞遊客湧入這個亞洲唯一一個具規模的博彩業城市,帶動旅遊相關行業蓬勃發展,亦令澳門經濟較回歸前來個「大翻身」。2020年疫情爆發,「全世界經濟都受到疫情嘅衝擊,澳門亦不例外」,封關下遊客大減,衝擊比亞洲金融風暴時嚴峻。疫情過後,大家都意識到,未來不能單靠賭業、賭客來支撐經濟,故最近修訂賭牌時,賭企需發展非博彩項目,開拓休閒旅遊業、會議展覽等。

譚文傑表示,澳門在配合國家大局發展方面,可以扮演「旅遊大使」及「迎賓大門」,澳門本身已有一個完善旅遊休閒產業,可以再加大力度發展度假村、各種不同形式玩樂中心等,加上本身有機場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藉此可增加吸引海外和內地旅客流入。

他續稱,澳門有一個香港沒有的獨特條件,「就係我哋識葡萄牙文」,「一帶一路」有不少南美國家都是葡語系,葡萄牙則屬歐盟一員,葡語系國家巴西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之一,澳門可成為中國與這些國家的橋樑,與香港一樣當對外的南大門,「遊客經澳門進入內地,澳門就可以旅遊大使嘅身份去迎接呢啲旅客。」

澳門政府早前提出發展「1+4」,「1」即是拓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促進綜合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及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4」是持續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板塊發展。譚文傑認同澳門不能單靠賭業支撐經濟,贊成大力推動「1+4」經濟發展,如近期賭企多辦演唱會、籃球賽等,政府亦將會大力支持賭企產業多元化。

冀未來推吸引專才資金政策

不過,他直指澳門本身人口少,僅60多萬,並面對老齡化及欠缺人才等問題,相信「1+4」未必可即時見效。澳門同樣面對市民北上消費問題,打擊零售業,他建議澳門政府應在人才、資金方面着手,「去搵多啲適合嘅人才到澳門發展五大產業」,如有政府政策配合,加上內地經濟明年進一步復甦,將可引渡資金流入,冀澳門政府未來可推出吸引專才、資金及支持本土中小企的政策。

人才方面,譚文傑指澳門數間大學包括澳大、澳科大及澳門理工近年積極發展創科產業培訓,吸納內地及世界在創科界有成就的教授到澳門任教。今年10月,一名澳門科學家入選為內地預備航天員,加上「澳門科學一號」衞星升空,可引證澳門政府在科研人才培訓方面努力的成果。最後他說新一屆政府屬於實幹型,新班底在經濟各方面都是專業及資深人才,相信有足夠智慧帶領澳門未來發展。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指出,澳門經濟以賭業為主,且發展不俗,過往曾因輸入外勞助興建賭場,帶動當地樓價在約兩年時間內急升1.5倍,但單一產業太過依賴遊客,疫情封關期間GDP大跌六成,但通關後便迅速恢復,相信在正常市況下,其經濟發展不錯;儘管澳門也想拓展不同產業,但礙於海港水位淺,又未有成立證券交易所,地理位置及人口規模有限制,應繼續做好最擅長的賭業,相信仍長做長有、持續增長。

莊太量建議長遠與港共用基建

對於澳門在博彩業以外有何優勢,莊太量稱,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大主要城市之一,有其他內地城市沒有的「一國兩制」優勢,可發展如碳排放市場及與葡萄牙和巴西等葡語經濟體合作。

莊太量認為,澳門有資金來源,收入不成問題,但欠缺用地,人口規模不足又難以轉型,其他產業欠奉,單靠賭業其實對年輕人發展不好,應依靠大灣區作融合發展,讓其他城市提供土地及工作崗位,例如可以進一步借助橫琴擴張,讓澳門可在橫琴管理產業及工業園區等,以及提供更多香港工作機會,解決社會不平衡問題;長遠而言,可考慮讓澳門與香港合併,共用基建設施,例如讓港澳車輛自由出入港珠澳大橋。

 

(信報新書推薦《別踩過界!》,心理學家化解情緒病真實案例,立即購買)

實體書本地包郵優惠 : bit.ly/hkejbook178

電子書 : bit.ly/hkejp178

上一篇廣州新機場立項獲批 選址佛山高明

下一篇習主席提四希望 囑澳門多元發展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