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昨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指為打造香港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推動產業化,《藍圖》就四個發展方向提出71項措施,包括鼓勵發展商在其項目加入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設施;研究放寬場地限制,如容許工廈改建成小型劇場或黑盒劇場等;以及檢討資助藝團制度等。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強調,文化藝術發展不能單靠政府推動,「市場力量及其他持份者一同參與,也可幫助文創界發展。」被問到政府有否懲罰機制處理未能完成的措施時,楊潤雄直言:「唔覺得當中有嘢係會做唔到。」
《藍圖》四個發展方向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發展香港特色文化內涵」;「發展多元及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產業」;「建立國際平台,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每個方向涉及14至24項措施不等。
不能單靠政府付出 要社會投入
此外,《藍圖》鼓勵發展商在項目中加入文藝和創意產業設施;推出「重點演藝項目計劃」,吸引私人資金,配合政府資助及場地支援。被問到有何誘因吸引商界參與時,楊潤雄指文化藝術發展不應單靠政府付出,更要社會及業界投入,「政府固然有推動(產業)的作用,但市場力量及其他持份者一同參與,都可幫到文創界發展。」
楊潤雄又指出,政府會因應社會經濟轉變、業界對《藍圖》的意見,以及文化藝術不斷演化,與各持份者保持密切溝通,審視落實措施優次及發展方向,爭取在資源上配合,以按部就班和最具成效的方式,推動文創產業長遠發展。
政府計劃全面檢討資助藝團制度,包括主要表演藝團、中小型藝團和粵劇的資助制度,以及表演場地的預訂分配制度;引入與表現和藝術水平掛鈎的制度,包括採用績效指標、擴大觀眾群,以及建立主要表演藝團的「進出機制」,讓具實力的中小藝團有向上游的機會。
檢討藝團資助 中華文化非必要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期望檢討後的機制能讓表現優秀的藝團「上車」獲資助,持續不達標的藝團或會遭削減資助,冀「賞罰分明」,締造「健康生態圈」。至於評核標準及評審人選,他強調會由專家決定,而非某個「小組」或「大會」。
楊潤雄補充,並非因現存資助機制「好大問題」才提出檢討,而是運作已久,目前是好時機作檢討。他透露未來會根據賣座率等衡量是否派發資助,「從大眾推動藝術發展角度出發」。至於應否擴大「九大藝團」,他表示,不會排除任何可能性,要研究「進出機制」,如有藝團「畢業離開」,政府便會減少資助。
《藍圖》部分措施涉及愛國主義教育,被問到藝團加入中華文化元素是否更易獲資助時,霍啟剛指並非「邊個指標就一定好」,又以音樂劇《大狀王》為例,稱其在內地大受歡迎,業界關注內地市場,或有助申請資助。楊潤雄重申,不會因為藝團特意加入「中華文化」就必定獲得資助。
另一方面,《藍圖》期望10年後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增加值達2000億元,就業人數增至26.4萬人,同時把香港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創意之都」、「流行文化之都」,以及「世界級文創之都」。被問到香港是否有能力同時兼顧多個範疇時,楊潤雄矢言:「我哋有足夠能力」,他指香港的文化藝術界發展多元,不同部分都能獨當一面,在世界地圖上佔一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