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寫網誌指出,香港會緊扣國家發展的方向與路徑,圍繞中央政府擘畫的未來工作重點,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須循三方面加速推進自身發展的工作,包括加速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創新,以增強經濟動力和提升發展質量;以創新模式讓市場釋放消費潛力;以及加強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他表示,要將全國兩會精神的重點,融滙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工作中。
陳茂波指出,去年國家經濟增長達5%,國內生產總值總量接近135萬億人民幣。科技創新及應用已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從人工智能大模型到網上遊戲;從機械人應用到動畫電影,內地的科創文創事業不斷湧現新突破,多家震撼世界的創新企業橫空出世,令人振奮。從企業到產品服務的創新,這過程除了本身創造了龐大的價值,也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資金高效配置 培育初創成長
他指出,香港須循三方面推進自身發展,第一是加速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創新,要「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闢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並重」;也要「因地制宜」,更好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加強推動科技與資本的結合,透過金融市場的高效資金配置,為香港的科創發展、科創企業和產業集群注入更多新動能。
過去一段時間已大力投資科研、吸引大型科技企業落戶香港,亦聚焦培育科技初創在港成長,要堅定加速推進這些工作。
他續說,在科技股強勢帶動下,本港股市今年來升幅擴大,上月每日平均成交額接近3000億元水平。港交所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個案已超過100宗,市場估計今年港股新股籌資金額約在1300億至1600億港元之間。
金融牽線 滙聚龍頭產業
第二方面,陳茂波表示,要透過「打造體驗、確立主題」,以創新模式讓市場釋放消費潛力,支持鞏固內部需求和提振消費。他認為,由於市民及旅客的消費模式轉變,本地零售市道受到影響,但內地的實踐經驗說明,透過打造更多文化、體育及旅遊等範疇的新體驗、新場景,可精準觸達更廣泛多元的消費群體;疊加數字化營銷和推廣,將有助激活潛在的消費力。如何「因地制宜」發揮香港中西文化交滙的特點,提供更多新消費體驗,將成為香港保持競爭優勢和促進未來發展的關鍵着力點。另一方面,隨着智能設備的普及與迭代,將刺激更大量的消費需求。
第三方面,他認為要加強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又以大型國際會議為例,今年將舉辦首屆「香港全球金融與產業合作峰會」,通過金融牽引,滙聚全球企業、資金和技術,促進國際產業合作,同時吸引更多先進產業龍頭、海內外企業及投資者落戶香港。今年亦將舉辦「國際人工智能青年科學家論壇」和「國際機械人大會」,推動香港成為人工智能產業交流協作的滙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