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億保單」給多國籍家庭理財啟示

李明正| 理財方略

2024年3月9日

上月最轟動金融市場的其中一單新聞,一定是一名擁有多個國籍的「亞洲」富豪,在香港某銀行投保了一張價值約20億港元的人壽保單,打破了健力士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大額的人壽保險。據報這張保單的目的在於「財富傳承」,並已經安排信託公司在未來就這筆財富進行分配。對於廣大市民而言,這個新聞和自身很可能毫無關係,最大的討論點是「佣金」有多少,從個人理財角度看並無什麼參考價值;其實對於自己或家庭成員已移居或有計劃移居的朋友,這個案還是有不少地方可以借鑑的。

險企對「核保」有要求

保險公司本質都是一盤生意,可以有選擇客戶的權利,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核保」,通過後獲承保的保單持有人才是真正的「客戶」。很多人以為只要「有錢」就能買保險,其實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保險公司,都對「核保」有各自的要求,當中包括所在地法規對投保人的財務要求、投保人的健康情況、投保年齡的上下限、投保人的特殊情況,以至工作、當住地、國籍身份都有關係,正所謂「你揀人、人揀你」,要合乎保險公司的「喜好」及「承受能力」,才能成功受保。

這個和保額大小沒有絕對關係,即使只是一二百萬的保額,如果客戶的投保年齡超過當地或該產品規定的「上限」,又或者保險公司對投保人的身體狀況看法負面,都很大機會拒絕受保。

普羅大眾的另一個常見迷思,就是有錢人其實不需要買保險。對於高資產淨值客戶,有很多提高資產回報率的方式,而保險年期通常比較長,回報又「保守」,保費變相「鎖死」了他們的資金,不合乎成本效益。

筆者先不判斷這個看法的對錯,因為理財始終是很主觀的行為,客觀的理論並非人人接受。但這個投保個案正好帶出多國籍人士在傳承上需要及早規劃,當中涉及的工具包括保險及信託。

多國籍人士面臨家庭成員、投資分布在不同的國家或地方,當中涉及稅務、傳承法規(例如強制繼承權、年幼繼承人限制等)、婚姻財產制度等,都需要考慮。簡單如一份遺囑的解讀及合法性,複雜至跨境資產傳承的多重課稅問題(前文曾以英澳家庭為例,提及潛在高達87%的「雙重課稅」),都是中產「聯合國家庭」已經需要面對的潛在難題。

傳富後代不等同「分身家」

最後一點要提及的,就是這個保單購買的目的。華人對談論生死比較忌諱,甚至是平安紙的內容及準備可能都是「收收埋埋」,沒有公開正式地和家人討論及處理。其實,沒有規劃的傳承只是數字、運用財富的能力、守住家業的興趣、金錢管理的價值觀等,都不能完全複製至下一代,當中需要後天的不斷學習及時間去累積經驗。

對於擁有多國籍的「聯合國家庭」成員,要培育統一的財商思維基本上更為困難,所以在財富傳承上要有「最壞」的打算,以正面的態度考慮各種的負面可能性,並為此設計最適合自己的家庭傳富方案。如果只是以「分身家」的想法處理,將來除了可能影響後代和睦,萬一有爭執或爭議時,也加重了遺產分配工作的難度。及早把傳承作為家庭理財教育的一部分,有時比傳富的「金額」更為重要。

作者為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曾任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副主席(財務及行政)。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上一篇移居澳洲 資產增值稅要「3防」

下一篇加拿大提升資產增值稅 見招拆招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