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勞工市場緊絀,加上新冠疫情期間鎖國兩年,引發持工作假期簽證人士與外籍學生回國潮,導致很多行業人手短缺。為解決勞工荒,澳洲聯邦政府周五宣布本財政年度調高永久移民配額,增加接納3.5萬人,達至19.5萬人,為10年來首次上調,當中醫護、工程、農業和科技人才最為吃香,商界亦對此大表歡迎。
10年首上調 擬吸中印勞動力
聯邦政府與勞資代表在首都坎培拉召開為期兩天的就業與技能峰會,會上決定採取36項「實質行動」以解決勞工荒,當中焦點為2022年至2023年財政年度調高永久移民配額。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表示,當局政策轉為吸納更多永久移民,指出以往澳洲過分依賴臨時工,壓低工資增長;疫情亦帶來教訓,一旦澳洲關閉邊界,易鬧勞工荒。而且醫護、工程、廚師等眾多工種長期欠缺人手,僅引入短期勞工毫無意義。
在新措施下,本財政年度醫護及科技行業移民配額分別增加4700個及6800個,參與基建的技工移民配額增加6100個;偏遠地區將獲得3.4萬個永久移民配額,較以前增加9000個。當局承認需要來自中國、印度和英國等國的工人填補國內勞動力。內政部長奧尼爾(Clare O' Neil)強調,當局把保障國民就業放在首位,但新冠疫情觸發嚴重勞工荒,亦提供改革移民機制的契機,希望能抓住機會。商界歡迎政府調高永久移民配額,澳洲工商業聯合會(ACCI)會長麥凱勒(Andrew McKellar)形容為解決勞工荒踏出重要一步。
撥1.9億聘500人加快審核簽證
此外,當局將撥款3510萬澳元(約1.88億港元)增聘500人,以加快審核積聚逾100萬份簽證申請,當中37萬份申請屬於臨時類別的訪客、學生和技術簽證。其他「實質行動」包括為重返工作崗位的退休人士提出減稅優惠、改革職場關係等。
澳洲移民潮在201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在2012年至2013年財政年度破紀錄接收19萬名永久移民。移民湧入引起各界反響,在爆發新冠疫情前數月,當局減少永久移民配額15%,每年減至16萬人,冀減少城市人口稠密。與此同時,疫前澳洲有近40萬國際學生及25萬假日勞工兼職,當中很多受僱於酒店和餐飲業。惟疫情期間澳洲關閉邊界,並採取嚴格抗疫限制,導致這類臨時居民大量外流。本來留在澳洲持有短期簽證者,這兩年間也因簽證到期,陸續離開澳洲。
雪上加霜的是澳洲人口老化,很多發達國家放寬移民規定鬥搶人才。即使澳洲在今年2月重開邊境,勞動缺口仍然嚴重。
儘管澳洲央行持續加息以遏抑通脹,失業率僅3.4%,創近50年來新低,且有進一步下行空間,全國職位空缺超過48萬個。在就業峰會上,資方抱怨人手荒導致機場一片混亂,農作物因缺人採摘而腐爛,醫院人手不足壓力爆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