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23條立法引發外國關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名譽教授馬時亨認為,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對香港的批評是雙重標準,言論只是「劇本」一部分,商界都心知肚明,不會被地緣政治影響生意;他直言政府和商界應率團到歐美解說立法,避免香港變得孤立;然而,香港也要自強不息保持危機感,很多人都想搶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飯碗」。
馬時亨昨在電台節目訪問稱,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國對《基本法》23條立法的批評是雙重標準,這些國家都有法例保護自身國安,故毋須太在意政客的說話,他形容這些言論只是「劇本」,商界不會因此影響生意,「劇本嚟啫,生意人係心知肚明,所以我經常講,我哋一定要跟外國嘅商界,特別係歐美嘅商界保持聯絡,其實佢哋喺香港好大生意。」
他說沒聽聞有外國商界因23條而計劃撤出香港,但政府和商界仍需主動到歐美向當地商界解釋香港狀況,避免香港孤立,「坐喺屋企話自己係國際金融中心」並不足夠。
反駁「遺址論」 5支柱撐港金融
此外,馬時亨不認同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這論調,原因是香港金融有五大支柱,股票只是其一,其餘還有債市、資產管理、保險、銀行業,全部發展得很好。在金融中心發展方面,「你看新加坡,她以前股市好弱、好細,但就乘機喺我哋疫情時,趁我哋病時,早過我哋開關,財富管理就吸納咗好多錢,所以喺某些地方贏咗我哋。」在早前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排第四,較第三位的新加坡少一分,「我就笑說我哋輸咗唔係馬鼻,可能只係輸咗馬毛。」
馬時亨說,很多人都想搶香港的「金飯碗」,因此香港更要自強不息和保持危機感,不可自滿,香港要「追上去」就要靠政府政策,包括爭取海內外的家族辦公室及創科公司落戶;亦要積極開拓「新賽道」,例如吸引中東市場的資金。
他分析,香港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關鍵在於7項優勢,包括金融體系穩定、獨立司法制度和普通法體系、政府廉潔高效、保持資本及人員自由流動、訊息自由流通的互聯網、發展優良高質教育、人才庫完備。他指單靠政府不可能完全做到,只要民間努力加上政府的政策配合,相信香港定能再創高峰。他強調,不可單靠祖國支持,否則會過於依賴,令內地省市眼紅。
葉劉:未聞「有人驚到話要走」
另一方面,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稱,她向外界解說立法時,例如印度商會等覺得完全無問題,亦有部分人希望了解更多細節,「睇唔到有人驚到話要走。」她又說完全不擔心自己會被外國制裁;被問到會否訪美時,她指如有工作需要就會去,下月將與美國智庫就23條作線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