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外商不擔心23條立法影響做生意
投資推廣署去年助382企業拓展

2024年2月3日

投資推廣署公布,去年該署協助了382間內地及海外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受助企業數目按年升約27%,他們營運首年總共為香港經濟帶來達616億元投資,同時創造超過4100個新增職位。

對於政府啟動《基本法》23條立法程序,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23條立法程序已討論了一段時間,現時推進諮詢,署方跟很多商會或外國領事一直都有探討這個議題,他們均回應稱,在英美加或其他國家都有一些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則,香港現時引進相關條例,他們會留意當中細節,但沒有擔心會影響做生意及賺錢。

劉凱旋續稱,署方的責任是向海外企業解釋相關法例內容,強調未有任何一間海外企業因為23條或有關法例,而阻礙他們來港發展的意欲。她引述美國商會於1月底發表他們的年度調查,78%會員指並無計劃在未來3年內把總部撤離香港。

跨國公司撤走非香港獨有

對於有指外國企業撤走香港的辦公室,她解釋,與企業討論後發現,主要因為疫情及外圍經濟不明朗,令跨國公司需要在全球各地關閉辦公室,香港並非唯一撤離辦公室的地區,外商期待經濟好轉時,再度來港推動亞洲地區業務增長。

投資推廣署去年共協助382間海外及內地企業來港,按年升約27%,劉凱旋直言,這反映企業繼續來港,因為香港是賺錢的好地方,而疫後復常,招商引資活動增加,相信吸納企業數目會持續增長,並慢慢回復至疫前水平,整體上,對今年招商引資進度感到樂觀。

署方目標2023至2025年可引進1130間企業來港,設立新業務或擴展現有業務,按目前進度2023年工作已是階段性達標。

來自中國落戶最多 英美僅次

上述382間公司主要來自45個經濟體,中國內地是最大的來源市場,共有136間公司;其次是英國,佔48間;美國、新加坡以及澳洲分別有34間、27間和13間。按行業分布,財經金融和金融科技佔最多,有90間;創新及科技僅次,有82間,其餘較多來自專業服務、旅遊及款待和消費產品業。

劉凱旋補充,企業來自其他地區亦逐漸增多,例如東南亞國家,香港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通道,有不少內地企業以香港作為「走出去」的跳板,而且本港對全球的企業有很大影響力和吸引力。

她舉例,去年百威啤酒把亞太地區總部搬來香港、國際著名拍賣行富藝斯(Phillips)進駐西九文化區、內地酸菜魚專門店太二來港開設4間分店,泰國連鎖超市Big C也一次過在港開了47間分店等。

劉凱旋又提到,署方未來一年將出訪歐美、中東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地推廣,東盟是今年的發展重點。位於埃及和土耳其的辦公室正在籌備當中,爭取今年內落成。今年署方會繼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與商界的研討會活動,同時於今年3月舉行第二屆「裕澤香江」論壇。

 

(編者按:信報50周年精輯《科技巨流:18篇得獎報道 見證世界劇變》現已發售)

本地包郵:bit.ly/hkejbook167

「信報書報攤」電子書:bit.ly/hkej_ebooks

上一篇陳沛敏:黎智英佔中後「企得前咗」 國際上變得更知名 《蘋果》減少娛樂新聞

下一篇湯家驊:2003年已撰文指23條非洪水猛獸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