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於歷史博物館,由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籌辦的國家安全展覽廳昨天開幕,並於今日正式對外開放。一眾行政會議成員和立法會議員昨率先獲安排參觀。有份「先睹為快」的人士均對展廳讚不絕口。不過,有議員對筆者說,憶起當局曾承諾今年上半年交代國家發展成就館專館選址,惟至今8月仍未聞動靜。多名代議士對國家成就館選址一拖再拖頗有微言。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局方正密鑼緊鼓研究有關選址,但不再打算使用市面現有場館改設展館;鑑於從頭興建新館須謹慎考量建築工程等問題,故需花更多時間探討和覓地,當局一旦有決定,會馬上向立法會和公眾交代,相信很快有結果。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置國家安全展廳以加強推廣國家安全。展廳設於近期完成翻新工程的歷史博物館二樓,雖非獨立博物館,場地面積僅1100平方米,當中仍有豐富文字和圖片介紹,展品包括《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當日天安門廣場特大號國旗、國家航天局借出的月球土壤等。
不過,同樣是去年《施政報告》承諾設立的國家成就館,選址過程就一波三折。去年底,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向立法會披露,計劃利用尖沙咀科學館現址改為國家成就館,並把逾30年歷史的科學館搬遷到沙田文化博物館,後者的藏品會重置到其他博物館。惟此舉惹來外界爭議,當局很快從善如流決定保留科學館和文化博物館原址,局長楊潤雄承諾為國家成就館另覓新址,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交代。
一晃眼來到8月,議員參觀完國家安全展廳後,難免想起楊局長的承諾,部分議員對當局「走數」頗有微言。有議員直言,曾多次私下向局方了解,可是音信全無,「初步選址都沒有,非常不理想。」
添馬中人說,現階段當局仍希望在市區交通方便的地點設館,但專館規模大,需容納內地的航天器具等大型展品,覓地必得謹慎,料快有好消息。
民建聯陳勇指出,國家安全展廳內容涵蓋近年國家在機械人、生物醫藥、航天等涉及國家安全領域的科技成就,即使國家成就館專館覓地興建需時,也可先利用全港各處政府場地,設國家成就展廳讓市民參觀。新民黨何敬康表示,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的國家成就館至今未有着落令人失望,他強調只要交通方便,專館選址未必要在市區,設館要快馬加鞭,促局方盡快訂立時間表。
公共建設選址無疑應該謹慎、且顧及市民感受,但明明說好了又拖泥帶水,則非應有的施政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