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自由的倒退 自由的真諦

李道|

2022年5月11日

香港新聞自由排名大跌,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最新發表的2022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排名由80位急跌至148位,評分亦從69.56分扣到41.64分,成為所涵蓋的180個國家和地區之中跌幅最大的一個。人們不禁要問,香港是否注定沉淪?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及措詞含糊,加上《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先後被迫倒閉,香港電台管理層亦任意審查新聞內容,均導致香港新聞自由史無前例大倒退。在組織眼裏,香港新聞自由之崩潰,已跟其他一直被視為惡名昭彰的地方無大分別,與土耳其(149位)、蘇丹(151位)、白羅斯(153位)以至俄羅斯(155位)、阿富汗(156位)幾乎並排,還遜於戰亂中或份屬第三世界的利比亞(143位)、索馬里(140位)、津巴布韋(137位)和盧旺達(136位)等。

絕對自由 即冇王管

香港新聞自由是否如排行榜所示般差,或許見仁見智,但出現倒退乃是不爭事實,理由是任何監管法例的出現,其本質及目的正正是剝奪一些自由。就似立法禁止姦淫擄掠、殺人放火,難道沒有令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絕對的自由,換句話說即冇王管,古今中外無一地方允許。

有地方放任「毒品自由」、「槍械自由」,香港則從來沒此自由,究竟孰好孰壞?再以疫情為例,現在「與病毒共存」的呼聲雖愈來愈高漲,但回想疫苗尚未面世前,舉世通用的隔離檢疫措施無疑也剝奪行動自由,這是否抗疫的應有之義?經貿方面,即使是全球化最高峰時,各地仍存在着相當程度的保護主義,例如不會全面地零關稅,也莫說現在美歐收緊了俄羅斯以至中國的市場准入,亦即消費者不能自由選購心水商品與服務,而近年世人亦明白到反壟斷的重要性,原因正是過度自由必然衍生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問題,不論企業層面抑或個人層面皆然。甚至乎,烏克蘭在戰爭下,禁止18至60歲的男性公民離境,必須留國守衞家園,只准婦孺出境逃難,試問又有否侵犯人身自由?

墮胎自由與推特自由之爭

最近,美國國內為兩起自由爭議吵得面紅耳赤。

其一是墮胎方面,美國最高法院可能推翻一項合法墮胎權的判決,事件不單觸發連串示威遊行,連總統拜登也發聲明力挺女性選擇權。姑勿論總統表態是否干預了三權分立、是否妨礙了司法公正,傾向自由派的民主黨人當然深表憂慮,傾向保守的人士則認為要尊重生命,包括宜以「心跳法」禁止懷孕六周以上人士墮胎。其中,到底應否追求墮胎自由?進一步言,人類又應否享有結束自己生命的自由?迄今絕大多數國家都反對安樂死,美國也只有幾個州份有限度容許。

另一爭議乃是富商馬斯克收購社交媒體推特,坊間關注他所謂「保持平台絕對言論自由」是什麼回事。美國2021年發生衝擊國會事件之後,推特第一個封鎖涉嫌煽動事件的前總統特朗普的旗下賬號,另外亦以散播假消息為由,單計該年上半年便移除了近600萬條帖文,且停止了120萬個賬戶。馬斯克表明,推特沒有守護言論自由,聲言要重建平台跟使用者之間的信任。

美國國內對馬斯克崇拜如神,在偶像效應下都持保留態度,民調機構YouGov在英國的調查則顯示,當地僅約10%的推特用戶和公眾覺得該平台並沒容許足夠自由,反之認為推特太過自由的比率為前者的2至3倍左右,餘下受訪者則指平台取得平衡。究竟平台應否容許絕對自由,包括容許違法的、或有違道德的仇恨言論?歐盟最近便傾妥「數碼服務法」(DSA),要求科網巨擘強監管旗下平台的內容。進一步言,有國家限制俄羅斯或中國的傳媒進入,這又是否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的體現?相關做法有否導致該些地方的新聞自由指數下降,抑或會反過來令評分上升?

個人自由vs集體監管

自由不能無限,必須與監管取得中庸平衡。事實上,所有人都是需要管的,重點是管什麼、怎樣管;然而,「不自由,毋寧死」,相信無人喜歡受管,所以最理想的情況,乃最大程度地容許自由,而前提是相關自由符合向善向好、並不損人的道德標準。由儒家的克己復禮為仁,到日本人視手機聲音擾人為禁忌,都是一種對自由的限制,不過是見諸文化上而非政治上,當中亦體現了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精神。西方在疫下高舉不戴口罩的自由,其本質也是一種個人主義,直覺思考是戴口罩者有病就不要外出,沒想到這是以防萬一的利己利人做法,相關思維亦解釋了為何美歐極度非議中國式封城清零策略。

筆者看法是,自由與監管、個人與集體絕對可以並行不悖,譬如戴口罩份屬舉手之勞,相信大家亦已習慣,有鑑此舉有利抗疫上的監管,你我犧牲一點點自由又有何大不了?口罩令甚至應該作為最後放寬的一步。

另外似上海的長時間圍封,固然也過於限制自由;倘能在疫情初始階段成功防微杜漸,用好基本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工作,包括用好快測的軟硬件,就毋須訴諸這個最終手段了。說到底,沒有病毒,就毋須抗疫措施限制自由;同一道理,倘沒監管需要,開放自由又何嘗不可?

新聞自由帶來全面正反資訊?

新聞自由絕對是可貴的,所謂第四權不單限於監察政府,還在於監察整個社會,以及確保不同意見的交流碰撞,這在民主社會更顯重要,因市民無法全面了解正反多元資訊,就無法適當地投下選票。遺憾的是,如同濫用市場自由,新聞自由亦會遭人濫用,以至假監察之名實現其他目的,又或實質導致社會變得一言堂。這個現象,正正見諸今日英國。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西方輿論風向普遍同情烏方,民情亦因而一面倒支持制裁俄國。YouGov的民調顯示,在兩國正式交戰前,高近70%受訪英國人同意加強制裁俄羅斯在英利益,惟當調查提及制裁會令能源價格明顯上升,支持率就降至31%,反對率則高約50%。

隨着戰事白熱化,反俄意識同時升溫,至3月15日的最新跟進調查,支持率進一步攀至48%,反過來比反對率高10個百分點。問題是,當時大家所認知的英國CPI仍停留在1月的5.5%,而最新3月份數字已飆到7%,英倫銀行近日並預警可能升穿10%;執政保守黨在英國國會改選中大敗,通脹飆升便被視為是主要敗因。

假如民眾早知俄烏局勢將如何嚴重影響物價,包括沒有低估通脹升幅,在期望管理之下今次選舉結果會否改寫?又或者,保守黨當時沒有遭民意牽着走,而是清楚告訴大家及美歐不宜制裁俄羅斯,首相約翰遜又能否避過新一輪下台危機?事實上,英國之選擇脫歐,事後亦有分析認為,是民眾嚴重低估了脫歐的影響,包括低估了對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影響。

新聞自由的理想功能,是把各方意見全面鋪陳出來;遺憾的是,就上述英國例子,新聞自由似沒扮演應有角色,不知是因傳媒都乏先見之明低估了制裁和脫歐的後果而「不能」,抑或受制政治風向知而不談,因此「不為」。

在新冠疫情上,中國堅持清零,視與病毒共存為西方思想毒藥,一直為人詬病;其實,西方亦一樣堅持與病毒共存,即使世衞以至美國國內專家多番警示疫情威脅,主流輿論也幾乎沒有清零呼聲,甚而把清零標籤為中國式殘酷手段。新聞自由不是應該百花齊放嗎?在吹捧西方早早復常之餘,也別論往往對死亡人數輕描淡寫,究竟復常有否帶來預期的經濟社會效益,輿論討論亦很貧乏。相信讀者們都知道,美國第一季GDP倒退了1.4%,但大家又看過多少篇相關跟進或分析文章?輿論有沒有把衰退結合美國疫情反彈一起討論?反之,中國首季GDP放慢至增長4.8%,外媒討論則比美國自身衰退熱烈得多。另外,英國疫情在首季同樣反彈,日均死亡人數甚至超越1月份首輪Omicron疫情時的高峰,外媒又有沒有談及這是與病毒共存的結果?不說不知,以七天移動平均值看,英國最新每百萬人口計的病逝人數,相當於香港現在的4倍。

香港自由低?烏戰捍自由?

關於自由的真正定義,筆者曾為近期移民潮撰文〈何謂自由〉,提出最廣義的自由是「想點就點」,包括想去火星馬上就到,而坊間現時對自由的理解,卻狹義限於政治相關層面,忽視移民別國少了入戲院撐港產片、隨時隨地吃廣東菜和以廣東話溝通等自由(詳見2021年11月4日《信報》)。

背後原因,正是不少關於自由方面的調查,均是站於政治視角而言,鮮少審視更貼身的民生角度;與此同時,在高舉自由的同時,卻缺乏高舉監管的調查,例如經濟上有最自由經濟體排名,卻無金融監管有效程度之類排名。

移民潮下,愈來愈多人明白到身處香港這個大城市,可以享受到的自由比其他不少地方都要高,這包括可以購買或使用不同地方的商品或服務,單是可以聘請外傭已經非常自由(即使疫下自由度減),另外亦可輕易品嘗到不同地方的菜式(性價比亦不俗),還不怕競爭力輸蝕可更自由選擇職業(大量體面白領工作可揀,抑或限於藍領勞動崗位)。自由有時是種交易,就似禁止謀殺會限制殺人自由,卻可換來免於恐懼的自由。

烏克蘭戰爭短期內沒有平息跡象,究竟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的烏克蘭人,在國家安全岌岌可危的基礎上,其自由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會不會連安居樂業的自由都失去了?訴諸戰爭是否捍衞自由的最佳選擇?即使戰事結束,烏克蘭難民會否重返祖國,祖國所提供的各種自由會否比戰前增加,答案亦恐令人洩氣……發動戰爭一方,當然亦會殃及本國人民自由,窮兵黷武必然帶來人命和經濟損失。戰爭從來是最損自由的選項,想方設法避免戰爭肯定才是王道。

自由的真諦到底是什麼?絕對的自由是否最好?如何看待監管及如何妥善監管?只能夠說,有時犧牲一點自由,自由指數倒退一點,好使監管完善一點,其實不是壞事。

上一篇鴿黨周日集思會 共商怎樣走下去

下一篇完成「完善選舉制度」之後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