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並發出通知,決定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方案》提出:「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承擔在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依法治港治澳、維護國家安全、保障民生福祉、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方面的調查研究、統籌協調、督促落實職責,在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基礎上組建,作為黨中央辦事機構,保留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牌子。」
為什麼要在此時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在香港,坊間解讀頗多,但往往聚焦於「收窄對香港的管治」之類的杞人憂天,或「中央人事變動」之類的妄自猜測。這些解讀貌似有幾分道理,其實缺少邏輯支撐,更沒有從大視野、大格局下觀察變革趨勢。
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用意何在?我們不妨從坊間流行的幾個說法入手解讀。
並非「收緊收窄」,而是「做強做好」
有人認為,組建「中央港澳辦」,是為了「收緊對香港的管治」、「收窄港人自由」、「『兩制』變『一制』」,云云。這樣的解讀是站不住腳的。
「一國兩制」構想最早是為解決台灣問題提出來的;後來,鄧小平先生提出用「一國兩制」的辦法解決香港問題。在中國共產黨一代一代領導人的努力下,「一國兩制」從理論變為實踐,一直走到了今天。因此,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事業的創立者、領導者、踐行者、捍衞者。這些年來,「一國兩制」的港澳實踐雖有波折,但沒有「脫軌」。香港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實施後,「愛國者治港」落到了實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可靠性、安全性更高。此時,有什麼必要讓「『兩制』變『一制』」呢?
組建「中央港澳辦」,是為了對港澳的支持力度更強,是為了把港澳工作做得更好。
熟悉內地政治體制運作的人們都知道,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在人民群眾當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黨、政、軍、民、工、農、學、商」的格局中,黨始終居於核心地位。「中央港澳辦」組建後,作為黨中央辦事機構,這個機構更有權威性和感召力。比如,以往支持港澳的政策措施,通過國務院統籌安排,今後可以由黨中央統籌安排,統籌協調力度更強,督促落實效果更好。如果香港市民對這一點體會不深,不妨回想一下去年援港抗疫期間,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兼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的夏寶龍親自坐鎮深圳指揮,迅速解決了香港物資保障困難;落實中央決策的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難忘!
並非「換湯不換藥」,而是科學合理安排
坊間有一種看法,認為此次改革無非是在原「國務院港澳工作辦公室」多掛了一塊「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的牌子,「換湯不換藥」。這個看法有失偏頗。「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是事實,其背後的邏輯卻沒有那麼簡單。關鍵是釐清了兩大關係。
第一、釐清了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區高度自治權的關係。新組建的「中央港澳辦」主要承擔六個方面的「調查研究、統籌協調、督促落實職責」。「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依法治港治澳」、「維護國家安全」,這四項涉及中央全面管治權,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港澳辦重在行使「督促落實」的職能。「保障民生福祉」和「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涉及特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有大力支持之必要,但無全部包攬之義務,「中央港澳辦」重在行使「統籌協調」的職能。同時,「中央港澳辦」還要對涉及「一國兩制」的問題進行調研,為中央決策提供依據。
第二、釐清了中央涉港澳部門之間的關係。中央涉及港澳工作的部門較多。比如,國務院港澳辦,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中央政府駐香港國安公署,等等。以往,由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港澳事務複雜性、風險性不斷增加,「小組」的大多數工作必須由直屬辦公室來實施、貫徹、推動;同時,權威性增強,港澳工作系統各機構、各方面、各項事務均一體領導、一體統籌、一體推進、一體落實,杜絕「令出多門」,確保「步調一致」。
這樣一來,港澳工作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牽頭抓總」的機構更加有力,中央和地方權責清晰,前方與後方職責明確,有利於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整體合力。
並非「要換人」,而是「因事用人」
坊間還有一種看法,認為組建「中央港澳辦」是「權鬥」的結果,意味着「某某上位,某某下台」。本港某些人對所謂「中共權力鬥爭」的興趣很濃,遠遠超過對國家和香港發展的興趣,此時有這樣的看法也就不足為奇。
其實,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選人用人不拘一格,不唯年齡,不唯學歷,而是「因事用人」。在中共十九大、二十大上,王岐山、韓正分別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隨後在全國人大換屆大會時當選為國家副主席,換個「賽道」繼續為國家効力。在2019年「修例」風波爆發後,香港局勢嚴峻複雜,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夏寶龍,出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執掌港澳事務。
從香港三年來的歷史性重大變化來看,「因事用人」的做法行之有效、非常成功。由於港澳系統形成了「前後一體」的工作格局,港澳辦、中聯辦、其他駐港駐澳機構之間「隊形整齊」,沒有縫隙,上下貫通,前後暢通,中央對港澳工作的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預測「中央港澳辦」的人事安排也會遵循「因事用人」的原則,中央將會任用「能吏」執掌港澳事務,而不會過多地考慮年齡、學歷、資歷等因素。在一般情況下,機構規格與人員級別對等;港澳工作是「國之大者」,不排除高配「一把手」的可能性,更不排除現任「一把手」繼續為國把關、為國効力的可能性。
並非應付西方制裁,而是長遠之計
坊間還流傳一種說法,認為組建「中央港澳辦」是為了應付美西方的制裁。這個說法也比較牽強。時下,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圍堵愈來愈激烈,美國利用香港、澳門做文章,阻止中國崛起,這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從更大格局看,組建「中央港澳辦」早就在中央的謀劃之中。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加強黨中央對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二十屆二中全會公報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統領。」「堅持問題導向,統籌黨中央機構、全國人大機構、國務院機構、全國政協機構,統籌中央和地方,深化重點領域機構改革,推動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在機構設置上更加科學、在職能配置上更加優化、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以上表述都清晰地說明,組建「中央港澳辦」,並非被動地應付美西方制裁,而是主動的行動;並非權宜之計,而是長遠之策。其背後的大邏輯是:「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其背後的大主題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國家好、港澳好。
「中央港澳辦」成立後,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支持港澳繁榮穩定的力度更大,港澳的發展之路會愈走愈寬。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