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大賓架評銀行危機一針見血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2023年4月6日

4月5日,周三。老畢昨天說,KOL有KOL發掘下一個金融重災區,股民有股民憧憬聯儲局鷹轉鴿,壞消息當好消息炒勁頭有增無減。話口未完,隔晚公布的美國2月份JOLTS職位空缺減至993.1萬個,遠少過預期的1050萬個,也是2021年5月以來首次不足千萬之數。

壓力測試形同虛設

滿以為數據有助強化減息期望,美股又可借勢炒上,惟市場焦點時刻在變,同一天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發出警告,在致股東函中提及銀行業危機遠未結束,影響可能持續許多年,涉及範疇包括銀行貸款意願、信貸緊縮對經濟的衝擊、監管措施收緊等。摩通乃美國銀行業龍頭,戴蒙講句說話都零舍有份量,絕非尋常KOL可比。受其言論拖累,銀行股再度受壓,道指隔晚一度挫逾300點,尾市跌幅收窄,惟埋單仍唔見近200點。

老畢看了致股東函後不得不承認,隔行如隔山這句話確有幾分道理。從利率風險、年期錯配、壓力測試,到貨幣市場基金「搶走」銀行存款,作為美國最大銀行的掌舵人,戴蒙都有深入淺出的評論。

無獨有偶,本報「信析」周三論述美國中小型銀行危機時,花了不少筆墨談及壓力測試,並得出聯儲局責無旁貸的結論。簡言之,局方為引導銀行進行風險評估所定的利率標準十分「離地」,明知落後形勢卻遲遲不作修訂,以致壓力測試形同虛設。文內提到,美國加息周期早在去年3月啟動,惟遲至今年2月,利率情景假設仍未因應貨幣政策轉變而作出更新。

聯儲局本就後知後覺,到了2021年底才正式放棄以「暫時性」(transitory)來形容物價升溫,為2022年啟動40年來最激進緊縮周期揭開序幕。從時序上看,壓力測試今年2月仍未作出修訂,期間聯儲局已加息8次,利率調升幅度達4.5厘(連同3月合共9次,總加幅4.75厘)。顯而易見,壓力測試設定的利率標準與現實大大脫節,銀行管理層當然不能以此推卸責任,但作為金融體系的把關者,聯儲局難逃「瞌眼瞓」之罪。

戴蒙在致股東函中明確提及這點,狠批當局為壓力測試制定的情景從未納入利率上升這個關鍵因素(Even worse, the stress testing based on the scenario devised by the Fed never incorporated interest rates at higher levels.)「從未」(never)一字彷彿在質疑聯儲局,莫非要等到加息周期結束在即,才猛然省起必須敦促銀行審慎管理利率風險?

屋漏偏逢連夜雨

股東函涉及的另一個領域,關乎近期資產市場最大的「泡沫」——貨幣市場基金。這自然不同科網、加密幣等投機炒作形成的泡沫,恰恰相反,地區銀行風暴促使存款大舉流入安全性不下於美國短期國庫券的貨幣市場基金,形成一股資金洪流,勢頭不大可能在短期內停止。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資金湧向這類基金,勢必導致銀行系統頭寸益發緊絀,進一步削弱中小型金融機構的放款能力,從而加深經濟衰退憂慮。

第一身感受

3月初以來,貨幣市場基金淨流入超過3400億美元,整體規模達5.2萬億美元。聯儲局過去一年大幅加息,令收益率達4厘的此類基金,遠較息率僅0.5厘的銀行儲蓄存款吸引,資金轉移潮不僅沒有停下來的跡象,貨幣市場基金在危機中吸納的海量存款,最終恐怕不會回流銀行,即使聯儲局真的減息,基金回報與存款利率仍將維持極大差距,加上安全性考慮,資金缺乏回流誘因,中小型銀行要走出困境,恐怕一如戴蒙所言,不知猴年馬月。

矽谷銀行(SVB)倒閉後,媒體無疑天天都為普羅大眾「惡補」這些課題,但畢竟缺乏第一身感受,觸覺跟處於風口浪尖的營運者無法相提並論。戴蒙的意見,正好填補了這個缺口。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上一篇中小銀行陷危機 聯儲局責無旁貸

下一篇減息未必利金價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