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抗通脹讓路穩金融 緊縮周期到此為止

社評| 社評

2023年3月24日

美國聯儲局面對物價高企和地區銀行連環倒閉,終於在兩難中作出艱苦抉擇,一方面繼續加息零點二五厘,惟官員維持預測今年底利率中位數為五點一厘,以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現處四點七五厘至五厘估算,加息周期離結束僅一步之遙。緊縮政策提早落幕,市場固然雀躍,背後卻要承受沉重代價,而且諸多風險恐怕還未完全暴露。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兩星期前於國會作證時,還在大力造勢,打算再落重藥治通脹,但加州矽谷銀行(SVB)及紐約Signature Bank於隨後幾天內倒下,被政府接管,危機更極速擴散至歐洲,瑞信集團瀕臨覆沒,迫使瑞士政府強力介入,瞬間促成瑞銀半推半就之下吞購這家百年老店。連串事件顯示,聯儲局過去一年激進緊縮已釀成禍害,即使今趟不是最後一次加息,進一步緊縮的空間顯然所剩無幾。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歐美銀行骨牌式出事,反映超寬鬆時期埋下的金融地雷,終於被四十年來最猛烈的加息周期一一引爆。這絕對不是個別事件,倘若處理不當,隨時掀起一場全球金融危機,決策者必定心裏有數且忐忑,穩定銀行體系絲毫不敢怠慢。

美國議息結果公布後,香港銀行並未跟隨調高最優惠利率,本港加息周期可望到此為止。事實上,議息聲明雖強調美國銀行體系穩健和強韌,卻也承認中小型銀行危機導致家庭及企業面臨信貸條件收緊,令經濟活動、招聘和通脹受遏,影響不容低估。

銀行面對眼前逆境,借貸業務趨向收緊,效果形同加息,經濟活動放緩勢所難免,有助於通脹降溫。議息聲明特別提及這點,足證決策重心已隨着這場突如其來的銀行風潮而轉變,當局不可能再埋頭埋腦單方面聚焦加息抗擊通脹,不過,以大概率出現的經濟衰退來平抑物價,縱然殊途同歸,感受必定更痛苦。

鮑威爾周三在記者會上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一個是對銀行倒閉事件的跟進調查,另一個則是資產年期錯配(duration mismatch)會否引發更大的系統性危機,可見這個拖垮矽谷銀行的風險因素,已成為整個銀行業的最大隱患;而聯儲局貨幣政策大放大收,正是年期錯配風險的催化劑。

過去兩年多,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潮促使美國施行零息量寬撐經濟,銀行接收了海量存款,無奈貸款需求追不上,資金苦無出路,買入被視為無風險的美國長期國債及機構按揭抵押證券,套取息差原屬穩賺不賠,可是患通脹恐懼症的聯儲局去年多番重手加息,導致債券價格急挫,矽谷銀行就因面對科企客戶群起提款致吃不消,明知出售債券必導致賬面虧損即時體現,也只好硬着頭皮出此下策,最終資不抵債無法續命,一夜之間遭接管。

備受資產年期錯配問題困擾的銀行恐怕多不勝數,地域上也不限於美國,聯儲局若不顧一切,債價隨着局方持續加息而進一步下挫,整個銀行業的潛在資本缺口必更巨大,危機爆發風險自然更高。

在大西洋彼岸,瑞士政府強行「撮合」瑞銀和瑞信,同樣引發軒然大波,瑞信總值一百六十億瑞郎的額外資本債券(AT1)全數撇賬,投資者眼巴巴損失慘重。事件對總值近三千億美元的AT1債市造成沉重打擊,並嚴重損害瑞士作為資金避險天堂的聲譽。

中小型銀行爆煲暴露了美國國債並非想像中安全,重倉長債固然令銀行慘成輸家,短債孳息率近日也出現跡近瘋狂的波動。俗語有云「出得嚟行,預咗要還」,過往幾次巨大危機,事前莫不經歷長時間的游資泛濫,監管則後知後覺,結果鑄成大禍,聯儲局今次急急改弦更張,又能否避過一劫?

近日市場盛傳,數以千億美元計的華資正撤離美國及瑞士,向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轉移。消息雖未經證實,但有一點值得注意,與二〇〇八年雷曼倒閉引發環球金融海嘯不同,當年市場最恐慌時,資金只信賴美元和美債,如今美元滙價節節下滑,聯儲局雖一如所料加息,美滙指數周四仍一度失守一〇二關口。香港只要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外圍動盪中讓投資者對本港倍感安心、可靠,何愁世界各地資金不滙聚於這個國際金融中心。

上一篇歐美爆危機 亞洲股債看高一線

下一篇銀行倒閉 金融沙崩加劇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