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因為學校名稱有「南亞」兩字,讓不少人對學校有誤會,「有不少家長看見『南亞』就會問學校是不是專收南亞裔的學生,其實『南亞路德會』是辦學團體的名稱。」黃堯姬校長笑着澄清。
作為沐恩中學的資深職員,黃校長的崗位從老師、主任、副校長至今成為掌舵人,始終保持着反思自省的心態,「世界不同、社會亦改變了,現在是科技爆發的時代,教育自然亦需要配合。」黃校長所指的改變,並非單純指電子化學習等的模式或教與學的內容,而是全新的視野和體驗。
黃校長相信:「我認為不一樣的教育,在於不同教育持份者如何面對時代的轉變。世情在變,不會停下等人。《聖經》有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句『心意更新而變化』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態度,也是沐恩的選擇。」
「心意」需要不斷更新
「如果『心意』不更新,思想、行動都難以變化。我認為要『心意更新』,可從擴闊視野開始,離開固有的思維及生活喜好習慣,開放接觸新事物。」她指出,沐恩中學的課程發展一直強調全人教育和全方位學習,利用不同學習時段,如每循環周周三的周會、每年兩天的全方位學習日、校內校外大小比賽、不同的海外交流團,以及試後多姿多彩的學生活動等,都刻意經營,擴闊師生視野,深化及延展課堂學習,讓學生體驗多元學習好處。
「而在今個學年,我提議同事將4個循環周的周三活動時間延長,以增加學生走出課堂學習的機會。」黃校長將這個學習時段命名為「動感時刻」,英文為「Beyond Limits」。「我希望師生都能擴張學習境界,不被任何框框窒礙不同發展的可能,這些限制可以是客觀環境的,也可以是某些執着的迷思或信念。我期盼藉此鼓勵師生們動起來,讓學習充滿活力、動感、創意,並可以用盡手腳五官去體驗學習歷程。」
新的政策仍在不斷摸索和完善的階段,除了今學年的改變之外,過去行之有效的計劃亦反映學校一貫的關注,「我們重視同學們的紀律和品德培育,以訓輔合一來提升學生的品德情操。」學校的訓輔組為培養學生的自律精神,推行多項活動,包括「級訓輔時段」、「初中男TEEN計劃」,建立學生品格及提升自信,裝備他們成為明日領袖。
學校推行雙班主任制、領袖生擔任中一新生學長、中二關愛大使,「這些都能協助初中同學處理各種問題,發揚同行師友之情,令校園充滿關愛文化。」此外,基督教女青年會提供駐校社工服務、東華三院的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為有學習需要的同學提供支援、南亞路德會沐恩堂亦與學校聯手協辦不同的靈育活動,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強而有力的支援後盾。
介紹完學校的計劃和教學措施後,黃校長送了一份紀念品給記者,打開一看,是個載着一顆小珍珠的蚌形擺設,她隨即娓娓說起校名的由來,「沐恩於1983年創校之時,大埔亦是個剛剛起步發展的新市鎮。昔日農村漁港的風貌,漸漸被都市化的現代建設所取代。」當時的丘頌云校長想到昔日之大埔漁農昌盛,又想起史籍記載大埔原稱大步,唐宋之時盛產珍珠。「珍珠很珍貴,價值不菲。但誰料到珍珠原本只是沙土,經過長期磨練後,才能變為完美晶瑩的珍珠?」
「丘校長遂產生一聯想:『想到大埔在都市化的過程中,吐露港不能再有珍珠,亦不會有清潔的漁獲,惟大埔仍有很多如珍珠般的青少年,若悉心栽培,為他們提供全人教育,假以時日,他們必會成為耀眼、寶貴的珍珠。』憑着這個信念,多年來,老師們將每個學生都視為可造之材,無不全力以赴地加以培育。」黃校長認真地說道。
每年覆述珍珠故事
「學生入讀沐恩都會明白且相信自己是充滿潛能的,對自己的成長充滿憧憬,而我們對他們亦是有期望及祝禱的。學生們要成為珍珠,離開沐恩後不單在大埔、更要在香港,甚至世界不同角落發揮出獨特而又美麗的光輝。當學生明白自身的價值時,他們就更懂得自愛。」黃校長笑言,這個珍珠的故事,每年都會在新生輔導活動、新生家長會、開學與畢業禮上傳頌,「更會印於學校簡介、校訊之上,所以無論是校長、老師、學生和畢業離校的校友們,都是植根於心的故事。」
富有寓意的校名和命名故事,展現了學校師長們的使命及願景,同時也肯定了學生們的潛能和可塑性。「我們的校徽也是以這一主題來設計,交叉的圖案代表漁網,而中央的白色圓圈即為珍珠,代表學生在學校的教導下蛻變為一顆晶瑩的明珠。」沐恩中學可謂賦予了珍珠更多的內涵與意義。
學校重視學生,視之為珍珠,亦珍視老師,「20年來,學校都堅持於新學年開始前,即8月尾第一次的教職員會議前後,舉行兩日一夜的教師退修營,自開校至今從沒間斷。」黃校長分享說:「很奇妙,無論是哪一屆的教師籌委會、無論退修營的主題是什麼,我們都會唱I Will Serve You。」這首歌曲唱出信徒對主的虔誠和敬仰。
她再解釋:「不用多言、不用校長提醒,這首歌就像是我們所有同工們一種意識形態、心智使命般的無形契約。因我們都有同一的信仰,有被救贖的生命,是那份從上而來的愛激勵着我們愛學生的心。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是在人前服侍,而是在作生命培育的工作,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
曾教中英宗倫家政
早於中學時期,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黃堯姬校長已矢志教書,「中五畢業那時我已想去報讀教育學院,但老師認為我成績不錯,勸我繼續學業,升讀大學會有更多選擇。」那時本港只有兩間大學,「讀High-Level的話就是考中大,A-Level便是考港大,而我當時讀的是A-Level。」
可惜她當年歷史科雖然考獲A級,英文卻因1分之差不達最低要求,無緣升讀港大,「雖然老師建議我重考英文科,再入大學,但那時我想做家政老師,讀港大的話只有歷史卻沒家政,而且心想自己的目標就是做老師,所以仍然決定去讀教育學院。」
黃校長畢業後第一間工作的學校就是沐恩中學,其時學校剛開校兩年,說她與學校一同成長亦不為過,「我有幸與創校的丘校長和後來的陳校長共事,在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而且得到很多發揮機會。」她尤其感謝當年丘校長的支持和信任,「給我一年的時間,讓我可以去英國進修,回來再繼續教書。」
談起教書生涯,黃校長笑言自己教過很多不同科目:「我剛從教院出來的時候,主要教中文和家政,後來從英國回來後便教英文科,讀完神學院後再教宗教與倫理。」既教過中文又教過英文的黃校長,現在身在高位但態度仍然謙遜:「我不是一個革命者,不擅長創新,但我非常願意去學,我最buy的一句話是:『活到老,學到老』。不懂就去學。」謙厚溫柔的黃校長笑言:「我覺得現在做校長很不容易,很多東西要學。」
作為沐恩中學的老臣子之一,黃校長最了解學校的優勢,也熟悉學校的傳統,較之一般空降校長隨之而來的多番革新,堅守並傳承學校的核心價值,對學校而言,可能才是最適切。
黃堯姬小檔案
學歷:英國諾定咸大學教育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碩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文憑
執教科目:基督教倫理
座右銘:我靠着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3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
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
成立年份:1983
類型:資助、學生性別:男女
校訓:博學明道、臻善益群
學校佔地面積:約6500方米
地址:新界大埔大元邨
撰文:王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