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聖公會陳融中學校長 以明陣訓練學生平靜力量

王嵐| 校長訪談

2018年3月12日

陳融中學的宗教氣氛濃厚,鄭萃群校長以基督之愛培育學生,授以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在測驗或考試前會為同學安排一項安頓心靈的宗教活動,「早會時,由老師敲鐘,帶領同學們進入一個安靜、默想的狀態。」學校如此用心,就是希望同學能夠學懂在面對壓力時,通過靜心、默想等步驟,調整自己的呼吸,好整以暇去迎接挑戰。「聖公會東九龍教區主教郭牧師今年安排了一位校牧到校,帶領同學進行團契或早會的祈禱、午飯時間的宗教聚會、報佳音等。」學校另有一項較為少見的宗教「設備」—— 明陣(Labyrinth)。

「明陣最早見於歐洲的教堂,現在已經比較少見了。」鄭校長解釋道:「明陣類似迷宮,但又與迷宮不同。」她的意思是,明陣雖如迷宮般看似迂迴曲折,但實際上有一條清楚的路,並不會如迷宮般滿是分岔路、死巷,甚或以高牆阻擋視線,令人身陷其中,無法突圍,迷失於撲朔迷離的困局中。

「我們在操場地上畫上明陣,讓同學可以按自己意願、需要,自由在當中進行『踱步默想』。」踱步默想是指在明陣中慢步行走時,沉靜思緒,安頓心靈,從而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平靜的力量。

「行明陣是要安靜的,不作聲的。從靜默的行走中,思索自己的問題,以至思索與上帝之間的關連。」鄭校長指,當中一級新生入學後,會由老師帶領,讓他們體驗「行明陣」是怎樣一回事。「我們盡量做到初中和高中都安排行一次。其實同學自己也可以去行,放學後,操場上人較少,環境較靜時,也有同學會去行。」

強調靜心默想

明陣是流傳了數千年的靈修工具,自公元後七、八世紀起開始在基督教的歷史中出現。當時歐洲有不少教堂都設有明陣,是教堂建築的一部分,大多刻於大門前的地板上。走明陣的人從外側的「唯一入口」啟程,順着一定的路徑走到內側的「唯一出口」,再沿着原路折返,象徵信徒的人生路,縱然迂迴曲折,但只要堅定、心無旁騖跟隨主,就不會迷失方向。

「因為現在外界實在太多誘惑,價值觀也不斷受到衝擊。而年輕人處於一個仍在探索、建立的階段,是很容易被分擾而感到混亂的。所以我們認為,先把心安頓好,才能去思考、找尋真正的答案。」

鄭萃群校長緩引《聖經》中的金句為證:「『得力在乎平靜安穩』,所以一顆平靜安穩的心是很重要的。」校長強調的靜心默想,聽來似乎與佛教中的「禪修」意思或性質相近,「其實這種mindfulness是超越宗教的。當然,不同的宗教信仰,所進行的靜修會以所信仰的宗教為依歸。」

慢吃麵包活動

談及靜心,鄭校長更分享了一個生命教育活動的內容,其中也有與安靜思考有關。「我們試過安排中一生吃一片麵包,過程上用了半小時。」用30分鐘去吃一片麵包?那到底要吃得多慢?校長笑言:「是很慢很慢!」原來花這麼長時間去吃一片麵包,過程中不只是「吃」,而是教學生去思考「麵包」背後的意義。

「我們引導學生重新、仔細地感受麵包,包括拿在手上的觸感、在嘴裏咀嚼的口感、味道等。這些都是我們從前不會留意的細節,因為我們習慣了很快地完成所有事。」在那一次活動,老師帶領同學一起,從麵包的原材料、生產過程等,一起回溯其中與大自然的關連及上帝的賦予。「這就是所謂『天人物我』的聯繫。」

「我們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對學習及參與活動的主動性。」鄭萃群校長介紹學校一項涵蓋體藝表現,以及各種服務成就等的獎勵計劃,「名字叫『融風成蔭』,是由很早期已經開始的計劃,在整個中學生涯中,分兩個階段進行。」學生們人手一本小冊子,初中及高中三年各設一本,名字也取得饒有意味,「初中那本叫『青木段』,高中則叫『華蔭段』。」鄭校長笑言:「我們的中文老師很厲害,名字取得很有心思。」

小冊子包羅了學校最主要的7大宗旨,以提醒、鼓勵的方式,推動學生參與各種活動。「按宗旨的7大範疇包括靈育、立身、為學、科技、體藝、社會、中國文化。」小冊子只是一個記錄,並非強迫性的計劃,鄭校長直言:「我們的目的是刺激學生的主動性,參加與否,始終在於學生的意願。」而對教育工作者而言,老師和學校方面的職責,則是提供各種不同的活動。她以靈育方面作例子解說:「當同學們參與團契或任何類型的宗教活動時,可以得到相關老師的簽名作紀錄。另外我們會在早會時進行唱詩、讀禱文的活動,如同學參與帶唱,亦會得到獎勵。」

獎勵額外學習

陳融中學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對同學的英語學習亦特別用心。「我們特別為學生設計了一本English Passport,作為自學獎勵計劃。」當同學在學校的英語日(English Speaking Day)參加活動,如各種攤位遊戲、英語說故事比賽、英語配音比賽或與英語大使進行交流等,便可於English Passport蓋上印章,累積印章可換取獎勵。要在這本冊子上取得印章,單純想以學科成績可行不通,「因為課堂上的功課或成績,是每個同學的基本責任。而這項計劃重點則在於『自學』,即自發、主動去完成的額外學習。」

鄭校長在大學主修歷史,跟隨教授做研究,需不時走訪香港各區,搜集口述歷史的材料。「因為很多地方歷史,並沒有編纂至史冊中。所以當我們希望將地區中一些關於傳統文化、發展狀況的資料整理,便需要透過訪問在當地生活的長輩,從他們的人生經歷、回憶中去搜集。」鄭校長感嘆:「那時真的去了很多區,西貢、上水、元朗、粉嶺等等。」

即使現在身為校長,已不在課堂上「講故」教歷史,她也不忘偶爾客串一下,重溫當年走訪社區的日子。「學校有一個名為『半天走』的活動,旨在帶同學走出學校,走出北區。」

活動涵蓋不同地區,其中有著名景點,也會遊覽一些特色社區,如中上環、油麻地、筲箕灣等。其中筲箕灣那次,鄭校長也有參與。「因為我以前住筲箕灣,所以也去了,還帶同學去我小時候住的屋邨和到了附近的海防博物館。」

用風筒試電力

問及鄭校長投身教利用育的緣由,她笑道:「其實對我來說,做老師可以說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原來,讀書時代的她,遇上的無一不是愛護學生的老師,「而且他們提供了很多機會給我們去嘗試,以致我大學一畢業,便很自然想到加入他們的行列。」

陳融中學是鄭校長工作的第二間學校,也是工作最久的地方,「這裏1989年開校,我就是1989年開始在這裏做老師。」作為當年開校團隊的一份子,她直言雖沒試過搬枱掃地,但卻難忘一項特別任務。「那時粗重的工夫由男教師分擔,女老師則負責檢查每一間課堂的供電。」

如何檢查供電?「我們當時也不太懂,後來有位老師想到,用一支風筒去檢驗。將風筒插上電座,有風便代表有電。」說起當年,鄭校長不禁莞爾一笑。

作為一位熱愛歷史,並教中史科出身的教育工作者,對於近年中國歷史科的發展和爭議,她認為,過去的香港中史科,偏重在朝代的治亂興衰。對於將來的發展,她希望:「可以有多點機會讓學生認識文化方面的知識。」

誠然,歷史與文化,乃互為影響,且一脈相承,如果學生有更多平台接觸中國文化,對中國歷史自有更深認識。

 

鄭萃群小檔案

家庭狀況:已婚、學歷:教育碩士

執教科目:中國歷史、興趣:旅遊、閱讀、手工藝

喜愛作家:豐子愷、喜愛書籍:《緣緣堂隨筆》

座右銘:神啊,求您賜我寧靜的心,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事,賜我勇氣,改變我所能改變;賜我智慧,分辨兩者的差別。(寧靜禱文)

 

 

 

聖公會陳融中學

成立年份:1989、類型:資助

學生性別:男女、校訓:志學知天

學校佔地面積:約4000方米、地址:新界上水智昌路6號

 

撰文:王嵐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美國國際學校 校長坦言愛港愛校

下一篇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 校長以英中經驗提升學生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