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物輕情義重,一份小小心意,足以令人記一世。「最難忘中學年代,步入青春期,臉上長滿暗瘡,有位老師送我一罐龜苓膏,我即時感動落淚。然後他說:『你不必報答我,將來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只需將這份關愛傳揚開去。』」保良局馬錦明中學(下稱保馬)夏文亮校長分享一段影響一生的經歷。
他是個重感情的人,小時候家境貧窮,居住劏房,因為無錢,常跟媽媽說不喜歡參加學校旅行。「感恩是家人叫我努力讀書,說會儲錢供我上大學。」後來他發憤圖強,投身教育界,用正向教育傳承恩師的愛。
保馬現正推行賽馬會幸福校園實踐計劃(2020–2023),讓師生及家長藉着通往幸福的7條路徑(7 Well),包括「想得好、睡得好、食得好、運動好、學得好、玩得好、愛得好」,建立良好的個人及社交習慣,邁向正向幸福人生。
「以上『七好』,主要教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提升幸福感。其中一個最深刻例子是計劃推行第一年,有家長反映,女兒太緊張學業成績,每天勤力溫書,只睡4小時,當時她只是中三。後來計劃出現,她改變了本來習慣,現時至少每天有7小時睡眠,精神好多了。」
夏校長深信「命好不如習慣好」,認為人生總有起有落,人唯一可以控制的是對待生活的習慣。「7 Well本身是香港中文大學梁耀堅教授提出,我們引用並將其概念發揚光大,鼓勵學生各方面盡力嘗試,譬如食得好,希望學生養成吃早餐的習慣,又鼓勵他們多閱讀,學得好,累積精神食糧。」
同時,保馬推出為期21天的「Ha Ha Challenge」,師生按7 Well的框架,選擇21項個人專屬的快樂策略/日常小活動,如享用豐富的早餐、睡滿8小時等,進行21天的挑戰。活動既可增加個人的幸福感,也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快樂策略,增加同學與同學或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繫感。
心理健康空間
提到幸福校園實踐計劃,焦點之一是通過環境營造,創造幸福、友善空間。保馬將一樓打造為健康空間(Well-being Zone),增建休憩長廊,為學生提供休憩空間及多元化活動,同時在健身室旁建設一個心理健康空間,名為「心岸」。
夏校長笑言,原本他已構思保馬綠洲(POasis)這個名字,意指心靈綠洲,讓人休息,喘一喘氣。
後來為了實踐該校的「共創共建共管」概念,舉辦「心靈健康中心命名比賽」,讓學生發揮創意,經全校師生投選,最後由中一學生所改的名字「心岸」獲得最高票數,同時由全校師生投票選出該空間的標誌圖案,增強學生和老師對學校的歸屬感。
「初次使用『心岸』是早上的晨讀活動,學生老師可自由參與,安靜閱讀。另有『心岸』綠化工程,由保馬學生組成的園圃設計師,到不同農莊找來植物,進行園藝體驗活動。其他活動包括動畫正向啟發班、咖啡拉花班等,促進學生社交活動,增強他們在校園內的幸福感及身心靈健康。」
每年學生領袖就職禮,夏校長都發言表示leaders are made, not born。「我相信領袖或成功人士,甚少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後天努力和反思,獲得進步。因此,『心岸』開幕禮時,我們不是邀請口才最好、成績最傑出的同學做司儀,而是由保馬園圃設計師擔任,他們未必很有信心,不過經過培訓和連串綵排,最後有機會發揮才能。」
師生美化校園
「心岸」最特別是房內有塊Love Wall,寫上夏校長和老師的「快樂策略」。「很多時候,人們誤解推行正向教育,或是幸福校園計劃只教人快樂,其實不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開心時,最重要是設法在低谷令自己回復正常情緒,然後思考如何面對、解決困難。」
故此,每個人都需要尋找快樂和減壓方法,重拾希望。「幸福可以是一種感覺,有好心情才能做好事情。」至於夏校長的「快樂策略」是「到茶餐廳嘆一杯港式奶茶」,他笑言:「當然不是沉迷地日日飲,只要適時為自己輕鬆一下,也無礙。」
他想一想再說:「有些人的策略是享受一份美妙的早餐,有些人喜歡拉筋。然而很多人的減壓策略只得一種,我們鼓勵學生選擇多些不同方法,動態、靜態都可以,只要能在逆境下幫你提升正面情緒便成。」
保馬很早推行正向教育,其中重點項目POMA RUN,透過長跑培養師生的成長型思維。「我相信人的智能、能力及素質是可以發展的,可以自我超越。所以逢星期四放學後有POMA RUN,師生自由參加,一起訂定具挑戰的目標,跳出自己的安舒區,例如圍着學校跑3個圈,大約2.5至3公里。」
他指出,過去曾有學生透過POMA RUN成功鍛煉出恒毅力。「曾有情緒有點困擾的學生,經學校社工和老師鼓勵下跑步,漸漸改善了情緒。加上一班人活動,人與人交流多了,令他開放內心世界。」
夏校長本身喜歡運動,當然有份跑。「跑步後和同事一起打羽毛球、玩閃避球,非常開心。」
值得一提的是,保馬師生會一起合作美化校園,包括在暑假期間,一同髹牆壁、走廊和樓梯。「另外教學生簡單的室內裝修技巧,包括批灰、髹油等,幫忙裝飾電腦室,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貢獻和造福人群,對學校歸屬感更大。」
回想中學年代,夏校長遇到很多好老師,影響日後工作理念。真正令他立志成為教師的是中六時照顧中一學生,令他獲得滿足感。「唯一問題是我非常害羞,連跟人打招呼都不敢!」為了突破自己,中學畢業前他接受了戲劇學會的邀請參與學校話劇演出,當上主角。「老師都很驚訝,哈哈!」
為了傳承中學老師的愛,他加入了教育界。大學畢業後,1996年入職保馬當教師,2016年成為校長,這是他第一份工,眨眼26年,十分長情。
戲劇性遭遇
多年來,他試過多次「救急扶危」。「有次在校長室接聽一位相熟家長的電話,知道對方患癌症入院,我和輔導老師立即探望,想辦法支援家長、陪伴學生渡過難關。出院後大家相約吃飯、見證她受洗,雖然不能改變現實,但她由醫生說捱不到3個月,最後堅持了一年多,在最困難的時候陪伴她,離世前她亦有致電給我道別,而學生已長大畢業了,算是欣慰。」
另一次同樣收到家長緊急來電,有位太太表示丈夫快將離世,可是兒子不願探望,請夏校長幫忙勸說。「學生跟我相熟,知道他不敢面對死亡,我便致電給他,陪他趕到醫院見爸爸最後一面、說出心聲,不久爸爸安詳地走了。我的教學生涯遇過很多類似事情,很戲劇性,亦曾有家長心臟衰竭,來電臨終託孤……」
生命無常,夏校長毋忘當年恩師的愛,致力傳承給下一代,關愛和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和家長。
他很喜愛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講述男主角是一名傳統祭祀禮儀師,以嚴謹態度為離世的人清潔化妝,因對死者的尊重而贏得他人敬重。
他感觸地說:「主角從事神聖任務,除了帶來安穩收入,還為死者親人送上祝福,令我深深體會到,工作除了用金錢衡量價值之外,最重要是為身邊人帶來幸福感,造福人群,亦鼓勵我無論世界怎麼變,留下來的人要堅持初心和使命,為這一代學生和家長服務。」
撰文:林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