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聖貞德中學校長 留學生涯學會面對自己

潘天惠| 校長訪談

2015年12月7日

乍聽聖貞德中學的名字,許多人以為是一間尼姑庵,其實是一所和尚寺。今年剛好踏入60周年,學校轉型為男女校,配合鄭惠兒校長走馬上任,雙喜臨門。三歲定八十,好醜命生成?投身教育界逾四分一個世紀,笑聲不斷的鄭校長親和力強、開朗健談,殊不知年輕時性格內向,唔聲唔聲像鵪鶉,連在校內買小食都要託同學代勞,但後來留學英國的經歷徹底改變了她。

「在蘇格蘭實習期間,我很多事也不懂,掌握不好,但知道不能依賴他人, 必須要自己面對,慢慢發覺凡事勇敢踏出第一步,錯了又何妨?」鄭校長的經歷告訴我們,尷尬只是一時,怯,就會輸一世。

訪問當日,鄭惠兒校長抱恙在身,不時咳嗽,但依然帶着笑臉走到操場接記者,又陪着上上落落參觀了校園一趟。「今年是聖貞德創校60周年校慶,原意的確是想辦一間女校,但後來考慮到當年的社會需求而創辦男校,今年中一首次收女生,共有8人,好矜貴!」她笑說。

1955年,數名香港大學畢業的天主教女青年,為了宣揚法國女英雄聖女貞德而萌生辦校念頭,頭30年的校址位於羅便臣道,第31年起搬至北角寶馬山道。聖貞德今年由男校變成男女校,鄭校長直言改變對學校造成的壓力不大。「畢竟我們在預科時期已有收女生,教師本身早有教授女生的經驗,學校只須按教育局的比例增加洗手間,為了新入學的女生,學校增設了輔導室,中一班兩名班主任至少一名是女教師。」

聖貞德的校宿設計極具特色,擎天巨柱已成學生的「打卡位」,遠看像一頂大學畢業生戴的四方帽,吸引到多套港產片取景,較著名的包括2007年的《破事兒》和去年的《香港仔》,出產過兩位名導校友劉偉強和邱禮濤。學校的五大核心價值與天主教學校一脈相承,生命、真理、愛德、家庭、義德,並配合信丶望丶愛丶義丶智丶勇的貞德文化。

聖貞德延續了前兩任校長的傳統,在8月最後兩周開始補課,近年亦邀請正在就讀大學和研究院的舊生,以至退休老師回校為中六進行加操,期望在大家的努力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成績。展望新學年,上任三個多月的鄭校長表示無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又改?我覺得香港教育的改革實在太多,我會先了解學校情況,期望把學校本來已做得好的東西發揮和優化。」

「我總是想,當初為何我們會做老師呢?無非是想教好學生,同學生相處,為何要被無關痛癢的東西密密包圍?記得1991年初出道,我會在放假時帶學生去海洋公園、BBQ,今天的老師根本連私人時間也沒有,情況有點本末倒置,到底是否所有改革都適合所有學校?」

鄭校長盼望老師們能有更多時間與學生相處。「如果家長同學校的價值觀接近,肯定事半功倍,記得自己血氣方剛時,試過破口大罵一名染髮、講粗口、不修邊幅的學生,後來發現原來他爸爸也一模一樣,任職髮型師,金毛、長頭髮、滿嘴粗口,那刻你知罵學生是徒勞無功。」

咳了兩聲,校長又湧起了另一段記憶,「還有一個學生,讀到中六,校服還是邋邋遢遢,常常遲交回條,打聽之下原來他一個人住,爸爸租了一間公屋給他,監護人是嫁了的姐姐,一個月才見一兩次……因此,老師若可去了解學生多一點,才知怎樣包容他們,如何與他們相處。」

理想學校定義

同樣來自天主教區學校,鄭校長之前任教伍華中學長達24個寒暑,亦試過在佐敦的名校任職半年,對於港爸港媽拚死追求的所謂「名校」,別有一番體會。「是否成績標青就代表是理想學校?只有能按學生特性和才能,培育他們健康成長,令他們成為對自已、家庭和社會盡責的便是一所理想學校。」

「我在那間名校任教時,個個女孩子的英文非常流利,說八卦事都用英文,但每日我都提心吊膽,看着旁邊的老師常進校長室,因家長會打電話來投訴,質疑他給的分數太低,又說他的發音不準,而且學生實在太醒目,老師基本上也不用教書,哈!」半晌,她補充:「大家融入了學校的大家庭,由工友到老師都熱愛自己的工作,每個人做足分內事,那就是理想學校吧!」

「慶幸地,我在舊校經歷5任校長,其中必須感謝陳錦添校長、黄秉坤校長和龔廣培校長,讓我嘗試了輔導主任、升學輔導主任、學務主任等不同崗位,讓我更了解學校的運作和自己的能力。當然還有用心栽培我的父母。」

鄭校長停一停再補充,你要試過不同崗位才知哪一個真正適合你,也從中更了解你自己。」由小學到投身社會,鄭校長從未遲到,難怪曾被學校指派到「遲到部門」,分外具說服力。「通識所說Attitude、Skill、Knowledge,我會加個Value,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放諸四海而皆準,而教育是先播種,待她發芽,但沒人知何時結果。」

的確,誰也沒本事猜到教育的種子何時發芽、結果,鄭校長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幾時想做老師?記得中四那年,我已對自己說,將來要做歷史老師,因為那年遇到一個好好的老師,現在她是我母校的校長,在她用心施教的情況下我特別醉心歷史科。」中學時期,鄭校長就讀葵涌石籬邨的保祿六世書院,自小對理科毫無興趣,高中「甩難」撲向文科。

「哈哈,我在學生時期好鵪鶉,不太活躍那種,選擇搭校車,因遲到不用受罰,選擇帶飯,因省錢又有營養,而學校曾經規定在小食部買東西必須講英文,我在初中時不敢用英文買東西,要託同學仔買回來,中一時連早會說什麼也聽不懂……大概是去到英國讀書那段日子,使我真正開始培養到自理能力,人也慢慢變得更開朗。」鄭校長眉飛色舞地說。

「在蘇格蘭升讀大學的初期,最大障礙是來自語言,幸好認識到幾名馬來西亞華人,雖然讀不同科目,但幫了我很多,加上要住宿舍,你必須懂得照顧自己。」教育就是在生活中令你頓悟,從而自發性自我改變,鄭校長不介意分享過去的尷尬事:「我們要在一間小學和兩間中學實習,期間試過教得很差,被學生問到口啞啞,但你明天、後天仍要面對同一班學生,始終要教下去,於是硬着頭皮請教別人,慢慢你會發覺凡事勇敢踏出第一步,錯了又何妨?」

釘壁報板學問

自認嚴師的鄭校長,回港後踏上春風化雨之路,坦言把英國的良好習慣帶回來:「教書時我要求每個學生寫字要端正,書本要排得整齊,注重每一個細節,他們會覺得我要求高,所以同我關係最密切的學生通常已經投身社會,或者是犯過事叫我寫求情信的。」

「別忽略每個細節,我會要求學生釘壁報板時,角位要對正,書釘的位置不能相差太遠,否則重新再釘一次,可能你覺得我要求高,但是有一個舊生回來告訴我,社區中心的上司,看見他釘板時態度一絲不苟,細緻入微,因此選擇擢升他,哈哈!他自爆當年覺得我好麻煩,但今天回來感謝我。」她發出了滿足的笑容。

由讀書到教書,鄭校長也在天主教學校,但直至2007年遇上了一件「不能說的往事」,當時情緒飽受困擾,從信箱收到宣傳單張,遂攜老公參加教會的免費慕道班,從此篤信天主,深信命中自有安排。「我很感恩自己一直得到天主的恩寵和眷顧,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碰到好上司,前校所碰到的每任校長待我很好,給我很多機會,也相信來聖貞德也是天主的安排。」今日已不再是鵪鶉,而是能保護幼小的大鵬鳥。

上任校長從來沒有把窗簾拉下來,讓外面的陽光直接照進校長室,鄭校長今後也不會拉下來。

撰文:潘天惠

攝影:陳縱宇

[email protected]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上一篇皇仁書院校長時刻提醒學生放鬆心情

下一篇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音樂碩士校長釋放學生創意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