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最壞時刻縱已過去 穩經濟仍須加把勁

社評| 社評

2022年6月25日

內地經濟受疫情打擊,經歷四月斷崖式下滑後,到五月喘穩並略見起色,隨着封控措施放寬及中央多箭齊發穩住經濟大盤,相信最壞時刻已經過去,然而箇中憂患未退,不能眼見數據改善便自滿,穩經濟措施必須繼續向縱深推進,已承諾出台的盡快落實,還要有更多新舉措為結構性問題糾偏,因為整體經濟今次受創甚深,自療復元需時。

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將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採取更加有效的舉措,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最大程度減少疫情造成的影響,反映中央決心引領經濟回到原來的增長軌道。同日,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消費是當前推動經濟運行回歸正軌的重要發力點,宣布加大汽車消費支持政策,預計年內相關消費達二千億元人民幣,如同灑下及時雨。惟在強力支持製造業以外,勿忽略基層所需,畢竟能享受汽車消費的並非社會大多數。

工業生產止跌算是經濟見底的佐證,五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負轉正,增長百分之零點七,扭轉四月下滑百分之二點九的勢頭。但從整體布局看,情況並不平衡,主要由採礦業強勁增長帶動,其他環節依然疲弱,製造業增加值僅升百分之零點一。同期,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按年仍下跌百分之五點一,雖略好於四月份,尚未擺脫收縮,若服務業這增長引擎遲遲未能重拾升勢,便難言脫險。

事實上,從民間消費也可透過另一角度印證服務業欠佳。儘管五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四月好轉,跌幅仍達百分之六點七,按年少了二千四百多億元人民幣消費額。其中,接觸型消費處境最艱難,餐飲消費按年勁縮百分之二十一點一,實體門店消費大降百分之十四點一,商品零售跌百分之五。再參考五月通脹情況,結論大同小異,消費物價指數僅溫和上升百分之二點一,核心及服務消費物價指數偏弱,皆因需求不振。

判斷經濟有否改善,必須把焦點放在服務業,除了因其佔整體經濟比重高,更重要的是服務業養活着中國數以億計人口。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二〇二一年鑑,全國就業人口有七億五千多萬,當中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接近三億六千萬人,比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多逾一億四千萬人。另有研究推算,二〇二一年全國個體工商戶聘用超過二億七千萬人,這些工商戶有九成從事服務業,接近一半與批發零售相關。服務業搞不好,影響上千萬以至過億人的生計,豈止經濟問題,隨時惡化為社會問題。

所以,中央一直把保就業保市場主體作為穩經濟第一要務,尤其今年新增就業人口估計高達一千六百萬,疊加經濟下行造成的失業與就業不足,急迫性不言而喻。國務院早前推出的三十三招穩經濟措施,隨着不斷細化落地,效果應會逐漸顯現。然而最令人擔心的是,各地政府會否看到經濟略有起色,便放慢手腳,降低刺激力度。國務院常務會議曾強調,要本着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落實各項措施,這顯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向全國發出緊急呼喚,力挽狂瀾。如果一間企業不支倒下,經營者虧大本,不太可能轉個頭又重新開張,大批職位便從此消失。因此,各項刺激措施不可只求一時之快,必須持之以恒,還要適時加碼,精準到位。現時儼然在醫治經濟病,染病往往只在瞬間,治療至康復卻過程漫長,即使數據反映似乎最壞時刻已過,還須小心呵護,以免病情再度惡化。

中央的措施對重振製造業及投資效果較顯著,對激活內需則稍嫌不足,從工業增加值及固投總是強於零售消費可見一斑,相信是因為一直偏重於從供給端入手。相對而言,美國等西方國家則以活躍需求端為主,但造成通脹失控,滯脹臨門。從中可見,只側重對供給端或需求端落重藥,效果均非最好,未來在施展刺激手段時宜力求平衡,兩端兼顧,是內地進一步深化穩經濟政策該走的方向。

上一篇Omicron BA.4/5來勢洶 提高警覺防第六波

下一篇客觀看待重症率 縮短「疫監」鋪路通關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