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下稱仁紀)屬於葵青區熱門小學,與區內著名英中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有聯繫關係,深受家長歡迎。
2016/17年加入該校的余茵茵校長,秉承聖公會辦學理念,以基督教核心價值培育下一代,同時發展三大目標:基督化的正向教育、自主學習與提供全方位學習經歷。着重學術成績以外,更致力提升學生身心靈健康。
「這裏的學生有禮受教,對考試成績有要求,擔心他們壓力太大,因此近年積極推動正向教育,包括設立獎勵計劃、Power Up仁紀加油站,讓學生突破限制,欣賞自己進步,從而提升學生之精神健康。」
追溯歷史,仁紀為1970年創立的聖公會仁立小學下午校,2002年遷入上角街現址之千禧校舍,轉為全日制教學,上午校留於原址。由於兩所學校都位於葵青區,不少人將兩者混淆。余校長笑言:「曾有速遞派錯信件,也有人見工去錯地點。」然而,兩間小學的校服和教學重點都不同。仁紀的英文簡寫為YLM,意即Yearning for self-discipline、Learning with joy and confidence、Maturing into loving servants,余校長表示這三點是該校的教育理念。「近年致力發展三大目標:正向教育、自主學習與全方位學習,目標承傳創新,我們重視學術也着重體育、音樂、STEM和品格各方面培養。」
校內宗教氣氛濃厚,到處皆見《聖經》故事壁畫。一至六年級課室設計融入基督教品格教育元素,例如寫上「常禱告」、「敬父母」、「定目標」等字句,潛移默化培養學生良好價值觀。疫情下,校舍門口一對男女學生雕塑「阿仁」、「阿紀」均戴上口罩,提醒學生時刻保持個人衞生。
儲分扭蛋夾公仔
為了推動正向教育,該校專程設計了「正仁小子Power Up」系列公仔、文件套、手機應用程式,配合正向教育獎勵計劃、校內Power Up仁紀加油站,打造愉快學習氣氛。「正向教育並非阿Q精神,事事話好,而是讓大家知道人人都有潛能,只要肯努力就會進步。」
每當校長或老師看見學生行為表現良好,便透過正仁小子平台的手機應用程式給學生「閃點」。學生累積一定數目的「閃點」,便可兌換仁紀銀幣,在Power Up仁紀加油站扭蛋或夾公仔。「即使網課期間,老師繼續給學生『閃點』。」
余校長表示計劃獎勵有5個核心元素,包括:Passionate in learning、Overflows with joy、Welcomes any challenge、Establishes healthy habits、Ready to serve,是power一字的概念延伸。鼓勵學生用心學習、常懷喜樂心靈、勇於迎接挑戰、養成健康習慣及服務別人。」
她指,計劃皆在鼓勵學生於學習、宗教、服務、比賽或挑戰各個範圍一展所長,發展潛能。「例如一人一職服務學習、清潔課室、高年級當大哥哥大姐姐等,希望他們能empower自己,有些同學訂立挑戰跳繩一萬次為目標。過去亦舉辦健康校園活動、邀請家長與學生來校參與家庭健體日,一起玩新興運動如草地滾球、地壺,享受親子開心時光。」
校本點讀筆教材
余校長第二個目標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上一代老師會說:『我教你,總之你要做,考到100分便最好。』但今天我們追求的不只分數,老師須具體告訴學生什麼是好。因此,學生有清晰評估紀錄,他們每天訂目標,透過課堂提問、小組項目、一人一iPad評估,了解學習進度,老師家長也可回饋學生的表現。」
為配合自主學習,她指必要有足夠電子教學配套。「今天的學生,先在家透過Google Classroom預習將學的內容,上課前有初步印象更能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我校老師悉心錄音製作英文科、數學科點讀教材。由一年級起,每個學生購置一支點讀筆,方便他們在家學習,例如打開英文教材,利用點讀筆聽老師解說文法、協助在家默書、預習重點;數學科亦有老師自製點讀筆教材分析題目。」
早推動電子學習
她積極推動電子學習,提升學生在STEM、資訊科技的素養。「學校的IT Lab和STEM Lab資源豐富,起初發展STEM時設計了一至六年級的教材,如三年級主題是風力發電,學生先在Google Classroom看看風力發電機的知識及運作片段,回校後老師派發相關材料,讓學生砌出機件發電、檢測電流、測試扇葉順逆向效果,進行探究式學習。」
余校長表示:「電子教學不是新鮮事,疫情前我校早就運用Google Classroom和iPad上課,所以我們是最早一批用Zoom的學校,確保學習跟上進度。」
余校長重視孩子的兩文三語發展、培養閱讀興趣,她更強調全方位學習體驗。「一至六年級設有跨科主題,例如三年級主題是旅遊,全級學生出外參觀香港旅遊景點,再回校做研習報告介紹。四年級是科學,例如研究太空食物、分子料理,老師又提供不同情景、方向給學生尋找相關知識,探究食物成份、處理和保存方法。」
五年級去年以「仁紀大笪地」為題,分享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生學做蛋撻、學習盆菜文化、學詠春、學製作花炮和迷你花牌等,然後在學校操場舉辦了『仁紀大笪地』展示日,每組學生設計遊戲,介紹和傳遞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再由低年級同學投選最喜歡的單位。」
六年級以「燃亮我傳遞愛」為口號,老師將六年級的課室布置成不同國際機構,學生5人一組,走入不同課室研究該機構的資料,然後討論哪類別的貧窮孩子最急需援助。余校長飾演基金會主席聆聽每組建議,最後落實款項給一間機構。
余校長期望,學生由低年級起喜歡閱讀、照顧自己,到中年級時關心家人,升上高年級再認識香港和世界。「書本知識固然重要,學生要有足夠學術水平、語文能力、健康身心靈,才能準備迎接未來挑戰。或許學校所教的、現在認識的職業,30年後會消失,但不可以缺乏的除了基礎知識外,就是態度和責任感。」
升中派位方面,她欣慰歷年成績理想,2018-2020年度97%獲派首三志願,約有一班數目的學生獲派區內聯繫英中: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部分學生成功考入傳統名校或直資中學,包括九龍華仁書院、港大同學會書院和聖保羅書院等。
作為葵青區熱門小學,余校長坦言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及統一派位階段填寫該校為第一志願的學生,獲優先考慮面試機會。每年叩門階段收到400多份申請表,經甄選後會面見家長及孩子。「第一輪面試主要圍繞基本中英數認知題目、學生的興趣和日常生活經驗等。我們希望學生喜歡學習、閱讀,不怕錯而敢於發表意見,而不是背誦面試標準答案。第二輪則面見家長,了解他們對子女管教方式的意見、選校原因、對子女的支援等。再難分難解的話,最後校長面見,傾談日常生活、考他們IQ題,發掘學生另一面。」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
學校類型:資助、創校年份:1970年
學生性別:男女、校長:余茵茵女士
教學語言:中文、教師人數:63人
班數:30班、宗教:基督教
撰文:林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