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雅各福群會銅鑼灣幼稚園為一所非牟利長全日幼稚園暨幼兒中心,「長全日服務」主要希望能夠減輕雙職家庭在照顧子女上的壓力。
「我們有句口號:『有品有自信、愛主又愛人』」梁碧珊校長直言,培養幼兒擁有良好的品格相當重要,「我們希望小朋友認識個人價值、與人相處的正確態度,並且懂得將良好品格實踐出來。」故此,學校用心安排不同主題的品格教育,如以名人例子作具體說明,更配合相應活動,讓學生將品格學習貫徹於日常生活中。
聖雅各福群會銅鑼灣幼稚園每年均會定下三個品格主題,以季度形式深入教授學生不同品格。觀乎學校網頁的品格教育單張,可發現每個品格都以不同人物作為例子,如以美國著名跳水運動員格雷格洛加尼斯說明不節制帶來的後果,從而帶出節制的重要。梁校長補充:「我們會以具體事例向學生解釋,如運動員沒有規律作息,就會影響表現;胡亂吃不健康的食物就會引致身體不適。」
除以名人例子說明,具體實踐也很重要,梁校長分享一個針對節制這一品格教育的活動,「我們全校一起進行名為『執嘢大行動』的活動。」此活動源自校長於Facebook上得知的一個名為「執嘢」的換物平台。「我們請學生將家中不需要的東西帶來,玩具也好,圖書也好,但需要有八成新,再回來學校交換。」
活動深化品格教育
藉此活動,讓學生不只明白節制是什麼,更進一步將節制用行動體現。「我們教學生『想』和『需要』是兩回事,是不是每次想要什麼東西,都要去買呢?有沒有其他途徑可得到呢?」過度消費可說是現今社會的普遍問題,從小教導孩子控制物慾,明白節制、不浪費的好處,對於個人及社會都有頗大裨益。
學校十分注重幼兒情意和群性的發展,梁校長相信,情意和群性乃從了解自我情緒和建立自我形象開始。「孩子通過家庭和學校這兩個常常接觸的場所,從群體互動中累積有關的經驗,能讓他們認識到個人的價值,以及與人相處的正確態度,和當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學校在日常的教學和活動中,鼓勵及協助同學認識自己的思想和情緒,透過多種學習活動,引導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
「我們用『比比和朋友』這套課程教學生去辨別、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今年我們也與香港家長教育學會合作,開始一個『心繫家庭』的計劃。」梁校長坦言,老師和家長一起合作,才能全面地幫助小朋友面對情緒。很多時當小朋友出現負面情緒,成人會傾向以責怪的方式去處理,而非先了解背後的原因,欠缺了對孩子的同理心。
該校老師受過專業訓練,懂得以正面話語鼓勵和輔導孩子,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出接納態度。「例如老師會以溫柔聲線問他們:『我見到你好似唔開心喎,有咩事需要老師幫忙?我點樣幫你呀?』」梁校長直言,大人一樣有情緒,何況是成長期的小孩,所以不應一遇到孩子鬧情緒,就要馬上斥責,而是給予他們表達的時間、耐性。
「『三分教育七分等』,這是我最近在香港家長教育學會的講座上聽到的說話,非常認同。幼兒教育最需要的就是等待。我們教小朋友也要給他們時間去消化、去吸收、去體會,而不是要求他們馬上『叮』一聲就明白。」梁校長說。
談及引導孩子表達,梁校長分享一位學生的例子:「曾有位學生在學校哭得很厲害,情緒很激動,老師便先讓他宣洩一下情緒,然後待他冷靜後,便和這位學生單獨『談心』。」細問之下,原來是因為一件小事觸發。「那位學生認為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完成,所以當妹妹幫他做了後,他覺得不開心。如果一開始家長有問他:『你想自己做還是妹妹幫你?』讓他有選擇的機會,或許就不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面試展現禮貌一面
入學面試方面,該校會以一對一形式進行,由兩位老師接見一個家庭。「因為小朋友年紀小,難免會感到緊張,所以我們會先安排他們玩一些體能遊戲,然後再個別接見。」學校主要向家長了解是否認同該校的辦學宗旨和教學目標。家長不用給予孩子太大壓力,面試之前讓孩子有點心理準備便可。梁校長指:「其實『面試』這兩個字大人才明白,學校對於小朋友來說,只是一個陌生地方。所以家長不用太緊張,反而可以對小朋友說:『明日爸爸媽媽會帶你去學校玩,但要守規則。』例如對人打招呼、與其他人分享玩具等。」校長更建議,每次面試過後,無論表現如何,家長都應給小朋友一個擁抱,對他們的努力表達欣賞。
撰文:王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