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百卉九江書院 逆市推行創新教育

林艷虹| 幼小學府

2022年9月22日

在適齡學童減少、疫情挾帶移民潮下,本港學界面臨學生流失與縮班殺校危機。然而百卉九江書院(下稱百卉)創辦人梅可欣(Renee)及馬美域(Yvette)在去年9月逆市開校,以創新教育突圍。

百卉是以英、普雙語教學的私立小學,院長(職權等同校長)Renee表示,學校依循本地學校課程架構,結合與眾不同教學方式,如森林課程、專題式學習等,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現時本地學生佔七成,來自18區,也有海外人士報名,包括來自美國波士頓的家庭,父母從事教育和科技行業,想孩子在雙語教學環境中成長。

「有些原本想孩子修讀傳統名校的家長,發現名校教學模式依循框架、規範標準答案,於是希望尋找一個可容許孩子發揮創意的地方,就找到我們。」Renee強調,百卉是一所放眼未來的學校,皆因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變人類學習和玩樂模式,也重塑孩子思維和職業工種,她不禁經常思考:「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這位曾主理教育中心多年的院長,有感世界變幻無窮,將來充滿不確定性,故開闢一條不同的教育路:「創校其中一個原因是,為孩子裝備嶄新技能去應對未來。學校着重雙語教學,培育學生扎實中文根基及國際視野,其次是全人發展,尤其創意及情商發展,學校不能只教人應對考試,而是要教待人接物、解決問題,技能和思維都很重要。」

因此,百卉的課程規劃、教學策略及課業設計等均一反傳統,執行董事(職權等同校監)Yvette曾在香港和外地讀書教學,拜訪過不同校長和教育翹楚,體會到一所創新學校,必須兼顧框架和提供選擇,在傳統和求變中取平衡:「Steve Jobs(喬布斯)、Elon Musk(馬斯克)的下一代都入讀project-based learning(專題式學習)學校,所以百卉從小啟發學生的設計思維,幫助學生解決真實問題,這是全球大公司需要的人才條件。」

學生成為項目經理

其課程規劃的一大特色,就是採用專題式學習,以探索(Explore)、創造(Create)、分享(Share)三環緊扣,由學生主導,逐步擔當起「項目經理」角色,探索現實世界的各種問題。Yvette舉例:「Project-based learning是跨學科研習,以Future City Model為題,學生需要分組,合作設計一個他們認為最理想的未來城市,首先透過上網、書籍、相片、影片等做資料搜集(Explore)。然後應用數學科學到的比率等概念,為所構思的城市設計平面圖、完成prototype立體模型(Create),透過戲劇形式或拍攝短片向同學闡述整個過程做了什麼、學了什麼(Share)。」

最特別是位於地下籃球場旁的Bloom Edible Garden Project,是Yvette和學生一起構思完成。「教學生成為項目經理,設計構圖後和建築工程判頭傾談、講解如何灌溉植物等理念,從中訓練創意思維、解難能力。」

隨着學生對「探索、創造與分享」設計循環有更深刻理解,技能和知識逐漸增長,便會深入探討和嘗試解決一些能引起他們共鳴的實際問題,合力思考改變方案。Renee舉例:「一二年級學生思考疫情後的香港和世界,如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譬如書寫正面說話關愛社區。三四年級學生探討疫情後如何保護大自然,透過科學知識、創意幻想,設計出以動物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有學生天馬行空構思出可噴火處理污染膠料的龍及可用鼻噴乾淨水的大象。」

至於五六年級學生則思考100年後如有疫情,人類如何生存?又怎樣上太空、火星居住。Renee耐心地說:「他們的題目是〈人類的隔離經歷,怎樣影響地球生態系統〉,融入數學、中文、英文、科學常識。老師帶學生參觀海味店,了解如何將海鮮曬乾,讓他們想像帶什麼食物上太空,又閱讀美國作家Andy Weir科幻小說The Martian,感受他筆下生物學家在火星種植食物的經驗。然後利用編程製作可探索火星的機械人,並以數學概念計算人類每天進食所需卡路里等。」

Yvette補充,校內的Maker Space提供各種工具和材料,讓學生動手做,培養創意思維、探究和解難能力。「現今社會關注議題是都市和大自然可持續性發展,如何令學生關心環境,就要他們多走進大自然,所以每周都會帶學生進行實地考察,例如參觀有機農場、到香港仔水塘做科學實驗、在學校附近行山等,將觀察所得和激發的靈感帶回學校討論和學習,刺激學生思考。」

森林課程刺激思考

此外,全校每年舉辦一次「森林課程」,去年於西貢北潭涌郊野上了7天全日課堂,學習一些野外求生技能、認識香港的花草樹木,也有攀樹、射箭、踏單車等體驗。Renee強調,森林教育是讓孩子學習面對困難的好機會,她最深刻是有小朋友本身害怕爬樹,但在全班同學打氣下,勇敢完成。

 

Renee說:「我們鼓勵學生離開comfort zone,當他們挑戰成功,往往雙眼發光,充滿自信,同時建立信任和團隊精神,例如有人不小心跌倒,很多同學過來扶起,表達關愛,也有個斯文女生,原來有射箭天份,但她從未學習過,因潛能被發掘而感到高興。」

學校在課餘還提供不少增潤課程,包括劍擊、中國武術、圍棋等,幫助學童身心發展。Yvette舉例:「較為特別是『從農場到餐桌』活動,學生在校內花園種植,採摘後拿到小廚房煮食,藉此了解本地農業與社區發展關係,學懂珍惜食物,保持身體健康。」

與眾不同教學團隊

在教學團隊方面,不少教師背景都很特別,包括曾任職微軟及美國太空總署的科技項目主任陳歡媚老師(Mei)。Renee介紹:「Mei是出色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現時主力負責STEM課程,我認為非傳統師範出身的老師,可引入其他行業專業知識,帶來很大啟發。另外,中文科主任醉心創作,曾於台灣新詩創作比賽獲獎,在當地做過農夫,為學生帶來耕作知識,音樂老師更懂得12種中西樂器,令學生更投入課堂。」

課堂採用分組教學,師生比例低,老師容易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需要。百卉七成為本地生,三成是外籍學生,全年招收小一至小六各級學生,申請者需要具備中英語文的基本溝通能力。Renee透露了入學評估範圍:「涵蓋中、英、數3科筆試,然後於Maker Space完成一些創意任務,其實只是遊戲,孩子還小,老師主要觀察他們個人喜好、學習態度、怎樣解決問題、是否輕易放棄等,當然我們也很重視品格,因此也留意他們跟人合作相處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百卉重視正向教育,建立學生強健心靈,Renee此時展示一批七彩繽紛的石頭。「學生自行執石頭和填色,變成kindness rock,屬於關愛思維一種表達,提醒他們每天對自己、對身邊人和對社會保持正面,從小培養感恩的心,對人友善有禮。」

Renee擁有美國哈佛大學英語學士學位、英國劍橋大學碩士學位及港大教育文憑,並完成哈佛大學校長中心的培訓,有豐富管理學校經驗,Yvette主力負責行政、財務、市場及設計硬件各方面。

兩人皆為母親,Renee讚揚Yvette具創意藝術天份,認同她栽培孩子的理念:「她給孩子很多機會去自由發展、追 求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香港她是特別的家長,也是榜樣。」

Yvette的孩子已長大成人,無論是子女或學生,她希望繼續保持熱情、終身學習,成為造福人群,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未來Renee希望尋找更多合作夥伴,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和認識更多行業,體會真正工作環境。Yvette補充:「疫情期間少了很多地區關愛活動,成長希望基金會在學校附近,希望將來合作舉辦活動,讓學生服務基層人士和長者。」

 

 

百卉九江書院

學校類型:私立、創校年份:2021年

創辦人及院長:梅可欣女士

聯合創辦人及執行董事:馬美域女士

學生性別:男女、教學語言:普通話、英語

教學團隊:16人、班數:6班

地區:深水埗區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鳳溪創新小學給孩子「發夢」機會

下一篇東華三院鄧肇堅小學 IT模範學校 實踐關愛文化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