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佛會觀自在幼兒學校由佛教團體開辦,本着佛教精神為孩童提供優質教育。雖然學校由宗教團體主辦,但重點在於教養兒童,對於佛教的熏陶,在這階段不太濃厚。
雖然學校沒讓學生食齋念經,卻設有一個特別的「靜思時間」。「我們希望小朋友從小建立一個『一日三省吾身』的習慣。」梁重好校長解釋,學生學習自省,可建立正面品格及解難能力,這正是學校的教育重點。
梁校長可謂與學校共同成長,「那年8月收樓,我就5月到職,準備了3個月,然後正式開校。我有時也對同事說起,當時是借別人校舍使用,從一張摺枱、一張凳、一支筆、一個file開始……」
談及學校的核心價值,梁校長直言德育是最重要的核心。現時不少學校愛以繪本來灌輸品德價值,世佛會觀自在幼兒學校的老師同樣以故事形式去讓同學認識良好品格,更會從不同途徑來豐富教材。「我們搜尋了一些國際上優質的兒童叢書,如I Can系列;而且更參考了廉政公署官方網站上的德育資訊,綜合不同的材料和內容,制訂適合小朋友的德育教材。」校長稱,老師會互相討論,共同商議每年的德育主題。
「靜思時間」在幼兒學校來說,可謂一個令人驚喜的安排。梁校長分享道:「早前教育局的人員來考察,也認為這個安排很特別。」同學完結一天的校園生活後,在放學回家前,會由老師帶領,坐在椅子上,靜靜閉上眼,回想當天發生過的事情。「老師會指引同學先閉上眼靜想,然後再分享感想。如認為今天哪一位同學的表現很好,想對對方表示欣賞等。」靜思時間結合德育主題,讓同學學習反思,同時培養欣賞別人的心。
玩樂中讀《西遊記》
梁校長笑言:「其實同學年紀還小,很難明白什麼是靜思。尤其低年班同學,不會靜靜閉上眼,高年班同學就比較能夠做得好。」經過學校3年的浸淫,學生就能夠養成靜思省悟的習慣,並且終身受用。
「我們不是只會坐着上課,而是會在遊戲中上課。」梁校長接着說,學校有一個「遊戲寶庫」,老師會從寶庫中選取不同的遊戲,這些都是結合學習來玩樂。她舉例如漁翁撒網、糖黐豆、大風吹等一些簡單刺激的群體遊戲,「譬如玩漁翁撒網的話,就會定一個主題,如我們要捉有關『春天』的東西,即花、草之類;又或玩糖黐豆,老師嗌停之後,可以組成句子的同學就要抱在一起等等。」
其中高年班的同學更會結合名著玩樂,「如我們最近有一個主題為『趣話西遊記』,那麼當玩冚棉胎時,同學如見到《西遊記》中的法寶時,便要做出指定的動作,如跳起、交叉手掂膊頭等。」學校教學生《西遊記》,除講述故事內容外,更利用社區資源讓同學更深印象。「我們帶同學到黃大仙的鳳德公園,那裏有以《西遊記》為主題的設計,造成不少書中的場景,如水簾洞、花果山,還有孫悟空那支金剛棒、壁畫等……」梁校長強調,因為小朋友在這個年紀最喜歡的就是遊戲,所以從遊戲中學習是最能令他們提起興趣,而且也是最有效果的教育。不單是中文認字、數學概念、英文生字等,都一樣可以結合遊戲,讓他們快樂地學習。
帶家長參觀全校
面試方面,校方會先向家長介紹學校,「首先分批向家長解釋學校的理念,然後再分小組,帶家長參觀整間學校,甚至連我們的廚房都會開放。」參觀完畢後,家長便可與考生在課室邊玩遊戲邊等待,最後由老師安排一組家長和考生見面。「我們會問小朋友一些簡單問題,以聊天為主,並讓他們玩一玩玩具。」梁校長指出,其實重點是了解家長對小朋友的教育理念和學校是否一致。
「即使小朋友不發一言或什麼都不懂也沒有問題,因為當他們來到學校,我們會教好,他們自然會識。」校長重申,學校面試非為考核小朋友,只是互相了解的一個過程,重點始終在於家長。「因為有時我們主動去和小朋友傾談,一次兩次,他們都沒回應的話,一直勉強也是無用。小朋友不出聲不代表他們唔叻,可能只是膽子較小,或因為面對陌生環境。」
世佛會觀自在幼兒學校
學校類型:非牟利、宗教背景:佛教
創立年份:1998、校長:梁重好女士
班制:全日班、學生性別:男女
撰文:王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