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英文小學(下稱激活)是新界西唯一私立英文小學,與耀中國際學校為聯繫學校,因此激活以國際性教學理念為主。激活的校風比較開放,強調對學生包容尊重,同時亦教授本地課程,讓學生於6年後可以順利銜接本地學校。
課程上,除中文科以普通話授課,所有科目均以英語教授。正因如此,激活校長羅煦鈞直言入學面試主要考核英文及普通話的溝通能力。那麼要如何增強兩語優勢?他說︰「如果家長想小朋友更多準備,不妨與他們多聊天,當然,如果能以英文聊天、遊戲更好。」
「我們相信,只要給予適當的環境、刺激、啟發,小朋友的潛能就能發展出來。這也展示於我們的校徽設計中,是個爆開的煙花,我們相信小朋友有待開發!」激活英文小學校長羅煦鈞解釋說。
激活創校時想做到與眾不同:教學理念是國際性的,課程則是個本地課程。所謂國際性的教學理念,意即學校強調對學生的包容、尊重,理解每個小朋友都有個人特色、差異。羅校長以校服作為例子說,夏季校服上衣有橙黃兩色,學生可自行選擇,又或者穿裙或牛仔褲都是他們自己挑選的。「這個過程中,也表達出學校對小朋友差異的尊重,是接納的表現。當然整套制服有其作用,不用否定。但我們看着小朋友每天上學,從他的衣着便能看出不同個性。女生可能佩戴小花頭飾,亦可從男生的衣着,看到是斯文,還是活動型。」
至於所謂本地課程,是指令畢業生能夠銜接至本地各式中學的課程。「我們跟隨教育局的課程框架去設計校本課程。課程有兩個層面,一是理念,這方面與國際學校沒有大分別;二是課程的具體內容及銜接,即是我們的小朋友可以升上一般本地官津校、直資及國際學校。」羅校長直言,雖然有部分家長一心鋪排子女日後到外國升讀中學,但校方亦看到更多家長希望孩子在本地升讀中學,所以學校的定位是協助學生升上不同類型的學校。
20人小班教學
身為私立小學,教與學上更見彈性。「我們着重如何配合小朋友的需要。小朋友喜歡玩、坐不定,所以我們用很小的『小班』,每班只有20人。」20人一班在不少本地私立小學也屬罕見,羅校長亦直言成本十分高,他說︰「學校仍要實行,因為我們講求小朋友的互動、參與,學生一多的話,互動就受影響。」
課程上,除了中文科(以普通話授課)外,所有科目均以英語授課。對於學習英文這一門語言,羅校長指重點並非如何「學習」英文,而是如何在學校內「使用」英文,他解釋:「學校整體運作全是英文,學生的教學、工作(作業)、遊戲也是使用英語:一入學校就用英文,就算小息午飯時,大家的溝通也是英語!我自己形容這是沉浸式的英語環境,在我們學校做得比較成功。」羅校長認為,對於小朋友來說,如做到語言環境,多學幾種語言也不是困難事。「我向家長解釋,為何我們學廣東話無壓力?因為我們在廣東話環境下學廣東話!如果在英語環境下,課堂學習、工作、遊戲,他們學習英語也是無壓力的。」
學校是否於小一收生時,看重英語能力作衡量取錄?羅校長笑言︰「收小一新生時,不會在學術語文方面有特別高的要求,之後亦不會一年級教二年級程度;但他入讀後就會一直調節,到畢業時我們的課程會比坊間深奧一點。」畢業生中,有些入讀英文中學,自可自如地銜接課程。至於有些畢業同學升班後,成績屬於中流位置,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有些中學在看法上有差異,例如對考試技巧要求更高。有畢業生入讀元朗一間很搶手的學校,結果只是中間成績,但他有信心到下一年,可以考入精英班!亦有同學升讀九龍的直資學校,考到頭3名,因我們為他打了一個很好的語文基礎。」
面試着重英普
激活一級只設兩班,每班20人,所以小一學位只有40個,但羅校長透露校方收到的報名表數量為學位的七至八倍。正因為競爭頗大,為了公平起見,就算是激活幼稚園畢業生,也需要透過面試才可以成功入學。羅校長表示,今個學年做了兩輪面試,「有些第一輪面試後已決定取錄。亦見到部分小朋友年齡小,但可能適合學校,所以會於幾個月後安排第二次面試。」不過只有約三成學生獲此安排。
面試方面,主要讓小朋友與老師聊天、玩遊戲,主要考核英文及普通話的溝通能力。「如果語文能力相距太遠,他在我們學校就讀便有困難。可是我要強調這只是一般的溝通能力,不會考深奧的英文生字或很完整的句子。」另一個環節是與家長面見,希望了解家長對學校的認識,「因為我們收取了這位學生的話,我們是要跟家長合作6年!如果家長不認同學校理念,學生來到也不會感到開心。有些家長喜歡多功課的話,那他會煩惱6年!」
羅校長建議,如心儀激活,其實不需要亦不適宜為面試特別準備,「多安排活動、逛街、郊遊,讓小朋友見識更多已足夠。當然學校對英文、普通話的水平也有點期望。」坊間普遍認為多閱讀可幫助小朋友學好語文,對此他另有見解:「小朋友在幼兒階段學習語文,是由聽、講開始,再到讀及寫,所以幼兒階段讀書可能只是讀公仔書!如果家長想小朋友更多準備,不妨與他們多聊天,當然,如果能以英文聊天、遊戲更好。」
撰文:胡鳳意
攝影:陳縱宇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