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陳茂波證實了這個消息

高天佑| 新聞點評

2022年8月30日

「陳茂波最新聲明令人震驚,香港市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家最近上網時可能偶爾見過這些借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名字的詐騙廣告,令波叔成為繼郭富城、譚詠麟之後,另一個被騙徒「過橋」的受害者。但在現實中,陳茂波日前的一番言論又確實有點讓人「難以置信」,引起熱烈討論,皆因他說「『沽港元』不等同『資金流走』」,被質疑「死雞撐飯蓋」。波叔這番話其實100%正確,備受爭議乃由於很多人對於聯滙制度下的「銀行體系結餘」存在誤解。

沽港元不等同資金外流有理

自5月以來,金管局頻繁入市承接港元沽盤,銀行體系結餘由超過3000億港元降至目前僅約1250億港元水平,不少人對此憂心忡忡。陳茂波周日(28日)發表網誌,坦言「息差因素及套息活動令港滙沽盤過去數月一度增加」,惟強調這些情況「全部都在聯繫滙率制度的預期之內。」他又指,上半年本港認可機構的存款總額仍略升0.4%,「反映『沽港元』不等同『資金流走』,亦不會影響香港的金融和貨幣穩定。」

事實上,香港自2019年以來風雨飄搖,在政治風波過後又遇上新冠疫情,還受到移民潮、俄烏戰爭、環球通脹、內地經濟疲弱等因素影響,股市和樓市節節下滑,市面瀰漫一片悲觀情緒。部分人把「銀行體系結餘」視為其中一個重要指標,認為「結餘」愈低代表本港經濟愈糟糕,當該數字趨近「清零」,聯滙制度便將失守,香港整體經濟亦會「爆煲GG」。

正因如此,陳茂波在網誌的論述惹起熱議,不少網民質疑他只是「死雞撐飯蓋」。此情況背後主要有三個原因:一、特區政府及高官公信力有很大提升空間;二、經濟狀況持續差劣,人們傾向相信悲觀故事;三、在字面意義上,「沽港元」確實很易令人聯想到「資金流走」,至少不太可能象徵「資金流入」。

不過,陳茂波的講法屬100%正確。首先,所謂「沽港元」意指投資者把港元兌換為美元(賣出港元,買入美元),而在聯滙制度下,若這些賣盤最終要由金管局承接,直接結果就是銀行體系結餘相應減少。然而,這並不代表該筆資金一定從香港「流出」,關鍵在於投資者所兌換的美元,究竟是轉移到其他地區(例如美國)銀行體系,抑或繼續存放於本港銀行體系。

兌換美元套息可繼續留港

具體而言,美國聯儲局今年4度加息,累計加幅達2.25厘,期間本港存款利率基本上按兵不動,導致美元和港元在聯滙制度(滙率鎖定於7.75至7.85區間)下存在顯著息差,不少投資者於是選擇把港元換成美元以享受較高息率(還有人從市場借入港元再兌換為美元,進行套利交易),這便構成「沽港元」。至於該些交易會否造成資金「流出」,則屬另一個問題。

陳茂波又指出,本港銀行存款總額繼2021年增長4.6%之後,今年上半年再增加0.4%,達到15.3萬億港元;儘管增速放緩,卻顯示整體資金並無「流出」,只不過「流入得較慢」。籠統而言,這反映投資者把港元兌換為美元後,資金大致上繼續留在本港銀行體系。更仔細來看,根據金管局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本港銀行體系客戶港元存款按年減少3.6%,美元存款增長5.8%,恰恰印證了同一趨勢。

有人會問,「香港環境差,不少市民移居海外,為何絕大部分資金仍留在這裏(甚至略有增長)?」有錢人當然不「儍」,相反非常精明,但他們的資金配置和遷移有着複雜考慮因素。舉例說,本港股市有超過1000家中資公司掛牌交易,隨着中美關係緊張,它們可能覺得把資金存放於香港比起美國更「安全」。

例如阿里巴巴(09988)截至6月底持有淨現金3404億元人民幣,折合約3862億港元,規模等於本港目前銀行體系結餘(約1250億港元)兩倍有多。當然,對於每家公司的現金貨幣結構(有幾多是人民幣、港元或美元)以及存放地區(內地、香港或海外),外界無法具體掌握,但上半年本港銀行總存款錄得0.4%增幅,這個數字理論上不會騙人。

銀行結餘非走資理想指標

另外,很多人對「銀行體系結餘」存在誤解,視之為「香港經濟末日鐘」。其實這只是本港銀行與金管局之間便於兌換的一個資金池,其餘額走勢主要反映港元和美元供需之相對強弱而已。陳茂波及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曾多番解釋,當結餘下跌到一定水平,本港銀行就會調高港元息率,令息差收窄,結餘亦會重新趨於平衡(或回升)。

打個比喻,假設全港有20家麻將館,為方便籌碼兌換及拆借,在「雀管局」開設了流動資金池戶口,該資金池僅佔所有麻將館「家底」不足1%,即使餘額因故急降,亦絕不意味會「爆煲」。

正如上文提到,相對於本港銀行總存款15.3萬億港元,又或者阿里巴巴手持淨現金約3862億港元,銀行體系結餘(約1250億港元)不算「大數目」,不必過度重視。根據資料,2005年至2008年間,本港經濟增長強勁,但銀行體系結餘長期僅得數十億港元,無礙經濟及金融市場正常運作;只不過後來美國QE放水,熱錢泛濫,才帶動銀行體系結餘膨脹;現在美國QT收水,結餘收縮實屬正常。

總的而言,如同世上任何貨幣及經濟體系,港元及香港經濟絕非「金剛不壞」,理論上存在「爆煲GG」的可能;惟銀行體系結餘並非理想的觀察指標,「沽港元」亦確實不等同「資金流走」,波叔沒有騙你。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上一篇林鄭月娥灣仔街市買餸

下一篇【信報月刊】移民潮挖空中層 「IT狗」變高端人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