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盛事重返舞台 香港展現活力

2022大事回顧──經濟篇

2022年12月23日

峰會雲集金融領袖 取消黃碼變相0+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年初表明,要在11月份舉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圖】對外展現活力,宣告「Hong Kong is Back」,惟籌備過程一波三折,峰會第二日撞正八號風球,陳茂波10月底外訪沙地阿拉伯又確診新冠,幾乎未能出席論壇開幕儀式,活動最終邀得逾200名來自全球的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出席,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峰會致詞時表示,活動應叫「重返舞台峰會(back on stage again summit)」。

此外,闊別3年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11月接力上演,3日合共逾6.5萬人入場。

港府自9月底放寬入境限制至「0+3」後,12月中突宣布取消「黃碼」,意味海外抵港無確診者可以自由進出食肆等場所,變相「0+0」。旅發局指出,將舉辦及支持連串大型盛事。

 

 

外資續撤走總部 中企進駐佔比升

受累疫情衝擊,境外企業駐港公司數目下跌,其中2022年境外公司再從香港撤走46個地區總部,駐港總部減至1411間,較疫情前(2019年)少8.4%或130間。整體駐港公司數目按年縮減71間,至8978間,為2018年以來首次跌穿9000間水平。

按母公司所在國家或地區劃分,歐美國家駐港地區總部數目普遍下降,美資公司明顯減少,過去兩年本港已流失42間美資公司地區總部,今年按年減14間或5.5%,至240間。內地企業在整體駐港公司數目佔比連年上升,由2018年的18.2%持續增至2022年的23.5%,美國企業佔比則由2018年的15.4%跌至14%。有經濟師預料,短期境外駐港公司數目難以明顯反彈。

 

 

財赤恐擴大 三度降經濟預測

疫情及環球收水夾擊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9月時已預告,2022至23財政年度將會錄得逾千億元財赤,遠超年初預算案時估計的563億元,繼而令政府的財政儲備或進一步降至8000億元邊緣。有會計師預料,實際財赤金額有可能達到1700億元。財赤急增,部分原因是股票和樓市疲弱,導致今年印花稅收入較預期少逾三成。

除了印花稅收入大減,港府早前表示,環球央行大力收緊貨幣政策,嚴重削弱外圍經濟動力,影響本地經濟狀況;由於出口、私人消費及固定投資較預期差,加上經營環境困難,本年度利得稅及薪俸稅稅收相比年初估算為低,也是令財赤大幅高過預測的原因之一。

因應本港經濟連續3個季度收縮,首三季GDP按年收縮3.3%,政府11月已把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按年跌3.2%,是繼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再次錄得全年負增長,更是年內第三次下調。

 

 

外滙基金首3季勁蝕2655億

全球股債罕有地同步下跌,再加上非美元貨幣貶值,拖累外滙基金連續3季「見紅」,首三季累計蝕2655億元,單計第三季,基金的投資虧損就高達1001億元。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圖】坦言,自己「幾十年來第一次見到股票、債券及外滙市場投資者都面臨虧損」,故資本市場「無險可避」,目前投資環境異常困難。

外滙基金首三季雖勁蝕逾2600億元,虧損幅度為6%,但仍能「跑贏」不少國際大型指標,如MSCI世界指數、美股標指及港股恒指,3個指數今年首三季跌幅均超過20%。對於全年能否扭虧?余偉文稱,第四季市場反彈可以減少外滙基金損失,不過,全年依然會有虧損。

 

 

消費券催谷零售 立法禁業主追租

為刺激本港消費,政府2022年派發新一輪電子消費券【圖】,金額加碼至1萬元及分兩階段派發,首階段於4月分派5000元,第二階段於8月起派發,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增至6間。第二階段共有約26萬人申請更改派發消費券的儲值支付工具。

本港零售商認為,今年市民要分階段消費,同時也變得審慎,對推動整體零售市道作用不大。派發消費券的4月、8月及10月份零售額分別按年上升11.7%、跌0.2%及升3.9%,政府預期消費券可提振本地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

自第五波疫情爆發,有不少行業被勒令停業,政府立法禁止業主向指定處所租戶追租3個月,由5月至7月31日止。在今年1月1日至7月31日指定處所租戶無繳付租金,業主不能在保護期內追討欠租,亦不可終止租賃及向法院提出破產呈請,保護期結束後,業主可追回累計欠租。

 

 

保就業批出329億 還息不還本續延長

受疫情影響,政府於今年3月宣布推出新一輪2022年「保就業」計劃,向僱主提供為期3個月、即今年5月至7月的工資補貼,協助企業保留僱員,最終接獲17.6萬宗僱主申請,涉及約166萬名僱員。截至今年10月底,政府共批出328.8億元工資補貼。

今年金管局再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該計劃2020年5月起生效,今年9月金管局宣布延長計劃3個月至2023年1月底。計劃生效至今共展期5次至2023年1月底;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間,參與客戶2600間。10月份又公布,考慮到部分行業經營仍相當困難,決定加碼延長6個月至2023年7月底。

 

 

兩電提價 巴士小輪的士排隊加

市民基本生活開支明顯增加,中電(00002)及港燈(02638)繼今年初分別加價5.8%及7%後,明年再加價19.8%及45.6%,理由是國際能源價格攀升。其他公共設施亦跟風,運輸及物流局11月透露,巴士公司指營運成本上漲,各專營巴士公司陸續要求加價一至兩成,當局正按程序審批,待諮詢立法會後會提交行會考慮。

天星小輪【圖】去年2月加價16.5%後,今年11月再向政府申請加價100%,平日成人單程最貴由3.2元提高至6.4元。

市區的士及新界的士7月開始起錶漲價至27元及23.5元後,11月再度申請加價,爭取明年首季起錶車資加到33元及29.5元;而大嶼山的士7月亦已漲價3元。

 

 

部署復飛 國泰聘4000人兼加薪

新冠疫情持續影響航空業,隨着2022年中開始,本港入境檢疫安排逐步放寬,國泰航空(00293)運力得以逐步提升,預期年底運力可恢復至疫情前三分之一,目標明年攀至疫情前七成水平。年內集團舉辦疫情後首個大型招聘會【圖】,目標招聘4000人,亦公布2023年向所有合資格員工加薪3.3%,同時派發相當一個月薪酬特惠金。另一方面,國泰出現人事變動,當中現任常務董事兼顧客及商務總裁林紹波,於2023年1月1日起,接替2022年底退休的常務董事兼行政總裁鄧健榮。雖然入境檢疫措施放寬,但英國維珍航空於10月宣布,無限期停飛往來英國敦倫及香港航班,並關閉香港辦公室。

此外,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於11月正式啟用,機管局表示,自7月試運至11月25日,約有1.1萬次航班升降,運作暢順,有信心機場在2024年能恢復到疫情前的客流量。

 

 

疫下流失勞動力 政府出招搶人才

2022年開始世界其他地方陸續放寬防疫政策,惟香港步伐仍然落後,大部分時間維持相對嚴格措施,抵港人士一度須在酒店隔離21天,嚴重影響商務出行及生活。外地人才來港意欲大減,上半年外派員工作簽證數字較疫前挫逾七成。多間金融機構高層遷往新加坡,更有駐港員工要求調離香港,削弱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外來人才流失之際,在移民潮下,本地勞動人口急降。港府表示,過去兩年勞動人口減少約14萬人,當中逾六成為高學歷、高技術、專業人士及管理層。按年齡劃分,逾一半流失屬25至39歲年齡層人口。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施政報告》宣布多招「搶人才」,期望未來3年每年招攬至少3.5萬人,包括年底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對象為年薪250萬元或以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5年內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可獲發兩年簽證來港發展。

 

 

康泰清盤 食肆餅店相繼結業

今年受疫情影響,加上與內地未能通關,再有大型及老牌零售商、旅行社和食肆陸續結業,有56年歷史的康泰旅行社【圖】因資不抵債啟動自動清盤程序。食肆首當其衝,8月初先有百年老店中環蓮香樓不敵新冠疫情宣布結業,月中另一歷史悠久的灣仔大榮華圍村菜亦告別老饕。自2020年3月起停業、營運逾46年的珍寶海鮮舫到6月還未能找到新經營者決定移離香港,並戲劇性地於南海西沙群島附近海域沉沒。

連鎖餅店Crostini突然結業,公司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生意大減三分二,同時被業主追租及現金流不夠營運。此外,有30年歷史的優之良品亦全線結業。

海洋公園2022年就山下區發展零售、餐飲及消閒區進行招標,最終因沒有投資者入標而「流標」,園方表明會考慮重新招標。

 

上一篇積金評級:今年MPF料虧損1900億

下一篇女股神管理資產勁縮3814億
旗艦ETF今年再瀉65% 歷來最差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