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港股絕地反撲 市場籌謀擴容

2022大事回顧──金融篇

2022年12月22日

恒指插見14597 回勇難扭3年挫

港股在2022年先後受多項利淡因素夾擊,猶幸臨近年尾,內地放寬防疫政策,大市隨即回暖,自低位大幅反彈36%,惟未能扭轉連續3年下跌的頹勢,今年暫錄得約18%跌幅。恒指繼2021年下滑14%後,今年2月爆發俄烏戰爭,令環球金融市場巨震,港股未能逃過一劫。正當投資者猶有餘悸之際,美國證交會3月把中概股納入預定除牌名單,中概股退市風險驟增,遭美國投資者拋售,連鎖效應令大市備受沽壓;聯儲局重啟加息周期和啟動縮表,同樣不利港股表現。內地堅持「動態清零」,上海等多地先後「封城」,投資者擔心對經濟復甦造成影響,港股估值隨之受限。

中共在二十大會議選出中央新領導班子,惟外資對經濟發展前景抱有懷疑,大舉拋售港股,令恒指在10月31日跌至14597點的年內低位,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差,當日收市價為14687點【圖】。

 

 

虛擬資產加快普及 FTX爆煲引發憂慮

港府於10月底金融科技周發表虛擬資產發展政策宣言,展示與業界共同探索金融創新的決心。證監會亦表示,將就放寬零售投資者可以買賣虛擬資產的適當程度展開公眾諮詢;當局又研究放寬底層資產為非複雜產品的證券型代幣發行(STO)予散戶參與。HashKey於數日後獲發牌照,成為本港第二間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

此外,證監會准許推出虛擬資產期貨ETF,惟初期只容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買賣的比特幣(Bitcoin)期貨和以太幣(Ether)期貨。首批合共兩隻虛擬資產期貨ETF已於12月中掛牌。

不過,年底幣圈爆出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爆煲崩盤事件,波及整個行業生態。漣漪效應在幣圈擴散,總部於香港的加密貨幣平台AAX亦面臨困境。證監會指出,正草擬明年6月實施的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制度的監管規定,密切監察發展形勢,以投資者保障作為首要目標。

 

 

歐達禮提早離任 梁鳳儀接掌證監

新一屆政府2022年7月上台不久,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Ashley Alder)【圖】宣布在同年年底離職,較原定任期提早9個月,並於2023年1月出任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主席。

政府12月公布,委任梁鳳儀由明年1月1日出任證監會行政總裁,任期3年,成為證監會第一位女性掌舵人。

證監會監管工作未受歐達禮將離任影響,該會在11月聯同廉政公署打擊「唱高散貨」集團,拘捕曾染指多隻細價股、人稱「粉哥」的葉志輝;6月時建議修訂《證券及期貨條例》內有關執法條文,如擴闊《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3條的適用範圍和擴大內幕交易涵蓋範圍等。

年內證監會亦加強對期貨商監管,11月發布《適用於從事期貨合約交易的持牌人的風險管理指引》諮詢,建議期貨商須向有不良清繳保證金紀錄客戶追收未清繳保證金,或按內部政策斬倉。

 

 

銀行4年首加P 供樓添壓

美國步入加息周期,聯儲局為遏通脹,2022年連續7次加息合共4.25厘,聯邦基金利率上調到介乎4.25厘至4.5厘。港元拆息(HIBOR)由年初近零起步,其後持續上升,鑑於資金成本上揚,港銀延至9月終跟隨美國加息,調升最優惠利率(P)0.125厘,是4年來首次加P;年內三度調高,累計達0.625厘,滙豐【圖】的P息年底加至5.625厘。

港元拆息持續向上,銀行間拆借成本高企,各行年內陸續調升定期存款息率以吸納資金,大行一年定存息高見逾4厘,個別中小行更突破5厘。隨着資金成本上升,各行加P外,亦調升H按封頂息率,以緩解息差收窄的壓力,實際按息升至3厘以上,加重業主供樓負擔。金管局9月向銀行發出指引,把物業按揭貸款利率壓力測試要求由3厘下調至2厘。隨着樓價下跌,第三季負資產個案增9倍至533宗,但政府表示,宗數仍遠低於2003年沙士及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高位,未有計劃「減辣」。

 

 

上市規則新篇章吸特專科企

2022年本港新股市場淡靜,但無阻港交所(00388)【圖】繼續擴闊上市渠道。該所在10月公布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的諮詢文件,建議增設第18C章,將涵蓋從事先進硬件、先進材料和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等特專科技公司,分成已商業化和未商業化兩大類,各設不同的上市門檻,方便相關企業來港上市。若諮詢獲得市場支持,料最快2023年上半年便能迎來首間特專科技公司。

此外,中證監與香港證監會在12月聯合宣布「滬深港通」擴容,原則上同意進一步雙向擴大股票互聯互通買賣標的範圍。今次調整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把滿足條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國公司,納入標的範圍;二是把「滬港通」下,「港股通」標的範圍擴大至與「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一致。擴容預計需時約3個月準備。

 

 

互聯互通多突破 港研推國債期貨

醞釀多時的「ETF通」今年終於登場,惟合資格的南向ETF須主要投資港股,追蹤海外市場和非股票資產的ETF未獲納入。7月「ETF通」正式開通,首批獲納入、在本港上市的ETF只得4隻,分別是追蹤恒指的盈富基金(02800)、追蹤國指的恒生國企ETF(02828)、追蹤科指的南方恒生科技ETF(03033)和安碩恒生科技ETF(03067)。

與此同時,卻有83隻在滬、深兩市掛牌ETF獲納入,覆蓋創業板ETF、滬深300ETF等,亦有生物科技、晶片、新能源車等行業主題產品。到11月,本港再多1隻恒指ETF獲納入。

香港ETF南向交易的成交額在9月達到144億元,是7月啟動初時成交額的3倍。在「ETF通」啟動後首3個月內,ETF南向交易的總成交額達268億元,而內地ETF在北向交易中的總成交額為19億元人民幣。

為促進債市互通,兩地監管在7月宣布研究推出「互換通」,初期先推「北向通」,讓外資在內地市場對沖利率,預計6個月後正式啟動;至12月,中國外滙交易中心代表稱準備工作已完成。同時,中證監亦表明支持香港發展國債期貨。

隨着境外利率因環球央行加息而抽高,推出滿一年的「理財通」和「債券通」南向部分,今年稍轉活躍。由於境外存款息急升,推動「理財通」有南向熱、北向冷的情況,惟使用額度仍處偏低水平。而「債券通」南向部分,自第二季開始活躍度漸追上北向。

 

 

金管41度托港元 國際大鱷賭脫鈎

美國大手加息令美元利率遠高於港息,聯滙制度下套息交易趨活躍,港滙自5月11日起,在亞洲和紐約交易時段合共41次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被動承接港元沽盤,銀行體系結餘規模年內縮2421億元,低見約960億元;港元拆息(HIBOR)相應由年初貼近零水平急抽高,貼近甚至超越美息,到11月8日,金管局今年最後一次承接9.11億港元沽盤。12月與樓按掛鈎的1個月HIBOR更一度升穿5厘。

本港走資,再有對沖基金賭港元與美元脫鈎。美國對沖基金名宿阿克曼(Bill Ackman)直指聯繫滙率對香港不再有意義,脫鈎只是「時間問題」,其基金透過認沽期權持有大量沽空港元的名義倉盤。資深信貸交易員Boaz Weinstein亦透露有沽空港元,形容阿克曼押注港元貶值的交易「好比一張聰明的彩票」,其賠率高達200倍,即使打破聯滙制度看起來十分不可能,惟凡事並無絕對。

不過,年尾HIBOR抽高,已令港滙轉強至7.77水平,沽空港元投資者或要再度損手。金管局重申,聯滙制度運作近40年來經歷多次周期,面對大量資金進出依然運作良好,香港毋須亦無意更改聯滙制度。

 

 

IPO淡靜 SPAC不似預期

年內IPO市場表現差強人意,大型新股延期上市,更有大量新股跌穿招股價。截至2022年11月底,香港有69隻新股掛牌,共籌879億元,其中免稅店巨頭中國中免(01880)【圖】集資總額逾180億元,為今年新股「集資王」。羅兵咸估計,全年掛牌新股數目達80隻,較2021年少19%;新股集資總額降幅更大,料按年下跌68%,至約1056億元,僅能保住全球市場集資額排行榜前五位置。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曾被寄予厚望,年內有14間申請掛牌,最終只有4間成功上市。展望2023年,畢馬威預期本港可完成約90宗新股上市,全年集資總額有望增至1800億元;若特專科技上市新規第18C章於明年上半年實施,將帶動明年整體新股集資額額外增添500億至600億元。

 

 

審計風暴暫息 中概股免除牌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在當地上市的公司若連續3年未能按規定提供審計底稿,須從美國除牌。惟中方一直拒絕美方查閱中概股審計底稿要求,導致SEC先後把多隻中概股納入預定甚至是確定除牌名單。面對除牌風險,多隻中概股申請回流本港,在港美兩地雙重主要上市,包括阿里巴巴(09988)【圖】。

中美雙方今年8月達成共識,容許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來港查察中概股審計底稿,PCAOB亦於11月初在港提早完成工作。

PCAOB在12月發表聲明,稱歷來首次取得中概股全面檢查和調查權限,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積極進展,並計劃在明年初恢復對中概股的定期檢查,被視為中概股被摘牌的風險已大致消除。中證監發言人回應表示,期待與美國監管機構一起,在總結前期合作經驗基礎上繼續推進今後年度審計監管合作。

 

 

雙幣櫃枱快就緒 15企撐場

為「港股通」增設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的籌備工作,終於年內啟動,預計2023年上半年開始推行。港府為進一步推動以人民幣買賣港股,並改善人民幣櫃枱的流動性,提議設立莊家機制,透過在現時流動性較低的人民幣櫃枱提供持續報價,便利投資者買賣。

同時,莊家可在同一股票的雙幣櫃枱之間套戥,使雙幣股票價格趨向一致。為此,政府已提出修例,豁免市場莊家特定交易時原本須繳納的股票買賣印花稅。這些措施將為日後讓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買賣人民幣股票做好準備。

據了解,首批試點涵蓋最少15間上市公司,包括新地(00016)、新世界(00017)、潤啤(00291)、港交所、騰訊(00700)【圖】、中海油(00883)、小米(01810)、中銀香港(02388)、阿里(09988)及網易(09999)等。

 

上一篇2022狗股組合再跑贏盈富

下一篇內房信心蕩然 中央「三箭」救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