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港SPAC遞表及上市皆遜預期

王幹文| SPAC SPONSOR之旅

2023年1月9日

對全球資本市場而言,2022年是充滿動盪、波折和不確定性的一年。受美國聯儲局激進加息縮表影響,全球流動資金急劇收緊,俄烏衝突及地緣政治緊張進一步推升避險情緒,疊加新冠疫情反覆,全球主要經濟體股票指數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行,納斯特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等跌幅一度超過35%。作為風險資產的代表,比特幣、以太坊等主要數碼貨幣價格下挫65%以上,整體市值大幅縮水。

IPO市場亦急轉直下,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IPO數量僅1338宗,籌資額為1800億美元,與2021年相比,數量和金額分別下降45%及61%。

美國SPAC明顯熱轉冷

2022年美國IPO市場與2021年比較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數量和籌資額均呈斷崖式下跌,全年IPO僅214宗,不到2021年的五分之一,籌資額218億美元,急瀉近94%,是近10年來最低。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特市場的IPO募資額,罕有地雙雙跌出全球前五。

受利率上升及市場波動加劇影響,SPAC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持續減弱,市場亦明顯由熱轉冷。2022年美國SPAC的IPO數量銳減至86宗,籌資額僅134億美元,按年分別下降約86%和92%。全年共有102家美國SPAC宣布完成De-SPAC交易,較2021年減少約49%。

De-SPAC交易過程中,無論是普通散戶還是通常由成熟投資者構成的PIPE投資者,都表現出濃濃的避險情緒。上述De-SPAC交易的平均贖回率超過75%,其中10月份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5%,全年伴隨De-SPAC交易的PIPE投資金額僅34億美元,較2021年的597億美元,萎縮了近95%。基於居高不下的贖回率和難以獲得PIPE投資,相當部分已公布的De-SPAC交易,隨後不得不宣告終止。

2022年共有139家美國SPAC完成清算並向投資者返還資金,遠超過去歷年總和。12月份美國SPAC出現了一波清算潮,每個交易日平均涉3至4家,幾乎與2021年初SPAC市場繁榮時IPO遞表速度相若。除了部分2020年及更早之前發起的SPAC,於2022年合併期限屆滿或即將屆滿之外,造成這一清算潮與消費稅相關的新規則出台不無關係。去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要求從2023年1月起對美國公司回購股票行為徵收1%的消費稅。部分SPAC發起人擔心屆時SPAC清算及向投資者返還資金亦將被視為股票回購行為,故而選擇在2022年12月底之前安排清算及退市。

下半年僅增一宗申請

截至2022年12月底,美國SPAC市場仍有約150家SPAC公布了目標公司但尚未完成De-SPAC交易,另有近400家SPAC尚未公布目標公司。

受全球流動性收緊及市場低迷影響,2022年香港IPO市場亦明顯下行,全年IPO數量為90宗(包含GEM轉主板及介紹上市),籌資額為1046億元,與2021年相比分別下降7.2%和68.4%。儘管如此,香港IPO市場仍顯示出較強的韌性,在全球其他主要市場IPO募資氛圍仍普遍欠佳之際(內地除外),於2022年下半年率先出現復甦與回暖跡象,IPO數量及籌資額分別是上半年的2倍與4倍。

2022年1月1日,香港SPAC相關上市規則條文及指引正式生效,SPAC上市機制在市場期待中落地。出於維持市場質素考慮,香港SPAC上市規則較美國更為嚴格,包括要求至少有1名發起人持有證監會發出的第6類(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及/或第9類(提供資產管理)牌照,僅限專業投資者參與認購及交易,設置嚴格的權證攤薄上限,強制PIPE投資,並規定最少50%的投資金額需來自3名以上的資深投資者,以及繼承公司需符合新上市規定和至少需委任1名保薦人協助其申請上市等。

嚴格的SPAC上市條件及門檻要求,疊加低迷的市場環境及急劇轉冷的美國SPAC市場帶來消極影響,2022年香港SPAC無論是遞表數量(僅14家)還是獲批上市(5家)數量均低於市場預期。從幾家已掛牌的香港SPAC發售情況來看,國際投資者參與認購的比例較低,顯示嚴格的權證攤薄上限影響了國際投資者的認購意願。

至於已上市的香港SPAC普遍成交量低迷,部分甚至屬零成交,僅限專業投資者參與認購及交易帶來的流通性問題不容忽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第二季後僅新增一家香港SPAC遞表,顯示潛在的發起人及相關參與方暫時取態謹慎,以觀望為主。

新加坡早在2021年9月即先於香港引進SPAC機制,但2022年新加坡只有3家SPAC公司獲批上市,在當前大背景下同樣呈緩慢起步態勢。

下一次筆者將與大家分享對2023年SPAC市場的分析及展望。

SPAC市場2022年回顧與2023年展望(上)

作者為Norwich Capital Ltd行政總裁、SPAC發起人

上一篇迷因資產計身家 2022真豐收

下一篇瑞士央行全年虧損創紀錄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