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目標在2025年底前協助不少於20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距離完成目標時間尚有約10個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投資推廣署至今已協助逾160間家辦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要達標一定沒問題;另有近150間正準備或已決定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料可超額完成目標。
150間家辦準備或拍板來港
即將於本周三舉辦的「裕澤香江」高峰論壇功不可沒,許正宇透露,超過160間在港設立或擴展的家辦中,約四分之一與過去兩屆論壇直接有關,未來會繼續舉辦此論壇,計劃成為年度盛事,吸納更多家辦。
無論新設抑或潛在來港的家辦,均以來自內地及台灣為主。已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的逾160間家辦當中,來自內地及台灣佔近130間,即約八成。至於亞太地區佔10間、歐洲約10間,美洲及大洋洲則共10多間。而正準備或已決定來港的150間家辦中,有逾80間來自內地及台灣,來自亞太地區的約有20間,歐洲佔31間,美洲及大洋洲的則共6至7間。以上數字只計經投資推廣署協助的家辦,實際數字或更多。
美國特朗普政府政策仍存不確定性,中美關係或再添暗湧,會否令歐美家辦暫緩來港?許正宇說,此為宏觀大勢,當政策環境不太確定時,大家要「睇定先」,但同時都會分散風險,本港提供不同投資產品選擇,「即使前景有些不明朗,但他們也要投資,繼續為自己的財富增值保值,而香港正正提供可預見的環境做到此事。」
外部環境風起雲湧,許正宇認為對本港來說反而是機遇,因香港一直推出各類措施,推動不同機構或投資者落戶等,形容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之下,香港猶如「定海神針」,提供穩定、可持續、可預見的政策及營商環境。
不過,美國對內地加徵關稅,香港亦受波及。許正宇則指出,美國不斷推出政策之時,本港整體經濟社會的反應相對穩定,沒有承受特別大的衝擊,始終認為要做好自己有能力控制的事,持續提升競爭力,包括發展資產管理業務、黃金市場、虛擬資產,接下來落實LME香港設立倉儲等。
公司遷冊制上半年完成立法
此外,港府已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引入公司遷冊機制,許正宇說,現時接近完成法案委員會工作,下一步會作三讀,盼盡快得到立法會支持,「很多企業私下向我表示有興趣會用(機制),希望盡快能夠開了這道門,他們就可以將公司遷冊過來。」當中特別提到部分保險公司感興趣。他預計,上半年應可完成立法程序,希望今年有企業遷冊至香港。
新加坡公布去年底有超過2000間家辦,一年內勁增逾600間,增幅比香港顯著。許正宇直言,本港永遠不怕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而不同地方優勢各異,新加坡地理位置在東南亞,香港則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本港股市比新加坡深和闊得多。
他認為,兩地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側重點,最重要是看到本身優勢,「香港與內地聯通、股票市場、一直以來積累的家辦經驗、建立的藝術生態圈等,都不是那麼容易去複製。」本港亦正籌備基金及單一家辦稅務優惠,把私人信貸、虛擬資產,以及碳信用納入免稅資產,現已完成業界諮詢,將在年內制定方案,目標2025/26年度生效。
採訪、撰文:王舒婷
(信報新書推薦《別踩過界!》,心理學家化解情緒病真實案例,立即購買)
實體書本地包郵優惠 : bit.ly/hkejbook178
電子書 : bit.ly/ej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