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贏」一直掛在香港人嘴邊,不過在吸引外資建立家族辦公室(家辦)的競爭上,新加坡卻是「有頭威無尾陣」。
曾經創辦支付公司PayPal及人工智能企業Palantir的創投「大佬」Peter Thiel,其家辦負責人表示,部分在新加坡開設家辦的富豪,只是把新加坡視為一種保險方式,以防香港出現問題。目前新加坡收緊家辦的規管,加上香港生活相對新加坡更具活力,一些富裕家族已考慮把該業務回流香港。
一單電騙扭轉形勢
無可否認,新加坡在人均GDP、產業及種族多元化,以及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排名等指標均超越香港,近年更致力發展家辦業務,推更多稅務寬免等措施。數據顯示,新加坡資管公司2022年吸引4350億新加坡元(約3200億美元)外資,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至2023年底有約1400家新加坡單一家辦(SFO)獲得稅收優惠,按年增加27%。可是,一場電話騙案即令新加坡政府立即「收手」,兼設下重重關卡審查資金來源。
2023年發生的「30億坡元洗錢案」震驚新加坡,10名華人涉及洗錢被控。當局發現,部分持有東南亞及太平洋島國護照的中國人,以電話詐騙及經營非法網上賭博等方式賺錢,其後偽造文件,虛構銀行賬戶資金來源,以通過當地銀行審查,再利用家辦進行投資,把資金「洗白」,於是近期新加坡加強家辦規管,要求家辦填寫機構實際控制人、董事、代表和股東等相關訊息,從嚴了解當地家辦的運作。
打擊洗錢收緊規管
這種做法雖然有助監管機構了解家辦背後的「金主」,打擊金融洗錢行為,惟對富豪而言,身份及資產保密原則更為重要。當香港、紐約或瑞士都能夠提供類似服務,護照免簽國家數目相若,而且沒有嚴謹的身份驗證;反之,新加坡移民第二代需服兩年兵役,當地生活也諸多規管,開設家辦的吸引力自然下降,連外資也萌生回流香港的想法。
所謂「水清則無魚」,新加坡的「金融潔癖」更有效避開黑錢,但也阻擋了財富管理及外資的吸引力。香港在金融監管方面相對寬鬆,加上理財產品繁多以及背靠中國等因素,對全球資金始終有一定吸引力。當然,有些家辦只是魚目混珠,即使移來香港,香港的得益也不大,所謂針無兩頭利,香港打開門做生意,現階段只能來者不拒,待做大做強後再揀客都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