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風塵僕僕,8月下旬率領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拜訪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8月31日到廣州為逾60位內地財務策劃師授課,他們來自銀行、家族辦公室、私人銀行等,目的皆以如何合法地投資海外(出海)為主、哪些投資選擇及渠道等。
從宏觀而論,內地財務策劃師必須了解目前香港金融環境與系統、各項政府政策及措施、監管法例革新後所提供的機會等,才可協助內地客戶辦理相關事宜。
據悉現時許多內地客戶欲來港,原因包括子女教育、兩文三語學習、不同發展機遇等,內地及港府全力為在金融、科創、新質製造等提供更多支持和機會。
早前港府為補充大量移民及配合整體發展,不斷推出吸引專才及優才等計劃,他們與受養人尤其是孩子們來港讀書和適應新環境,許多內地人士也安排子女來港就學,從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等,日後獲得香港身份證便可選擇在港工作、返回內地或到海外深造,不但減少學業競爭,亦可提高獲得內地名牌大學錄取機會,倘若真的入讀內地著名學府,估計相關磨鍊應非常艱辛。
優才等計劃較可取
近年來港府推出投資移民計劃吸引人才及資金,可惜反應頗為冷淡,原因如下︰
首先,欲移居香港的人士選擇較多,可透過專才、優才、進修、工作等,根本毋須投資3000多萬作移民之用,如透過投資移民來港,相信投資者應身家豐厚及非常精明,故相關類別人數大幅減少。
其次,目前市場上仍有更便宜、有效及快捷移居香港方法可供選擇,為何花費龐大資金於投資移民計劃?
此外,這計劃非常複雜,既要購買商業樓宇,又需投資300萬元於政府科技基金,但政府似乎沒有提供相關基金資料(Fact Sheet)予投資者,如表現、投資目標、管理費等,令投資者「滿天星斗」。
記得早年投資移民運作非常簡單和直接,只要成立一家公司便可進行移民業務,現時必須分別設立多家公司或不同部門才完成一宗移民生意,變數太多導致成功率大減。
現時特首的《施政報告》邀請各界提供意見,證券業界為刺激更多資金流入港股及增加股市成交量,建議進一步提高3000萬投資移民總額度,但他們似乎不太了解投資移民計劃背後所產生的問題,或為事倍功半原因之一。
回顧東驥模擬組合,截至今年9月4日一周小幅下跌1.13%,年初至今回報為10.47%,成立至今累計升幅達908.92%,平均年化回報8.75%。山證國際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指數ETF佔組合比重0.02%,大幅下跌6.97%;最近一周虛擬貨幣價格均下跌,組合中南方東英比特幣期貨ETF和三星比特幣期貨主動型ETF跌幅較大,分別挫6.24%和6.47%。
貝萊德日本靈活股票基金、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基金則錄得小幅上漲,分別0.98%和0.95%。本周模擬組合不作出調整。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