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力保國際地位 拒成金融遺址

謝國生 何敏淙| 龍虎山下

2024年1月17日

2023年9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指出,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維持第四位,整體評分為741分,較2022年上升19分,僅以1分之微落後於第三位的新加坡。香港的整體評分顯著上升,而且在營商環境、人力資本、金融業發展水平,以及聲譽和綜合等四方面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四,反映在新冠疫情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持久優勢和韌性均備受肯定。

同期,網上平台卻出現香港成為「金融中心遺址」的帖文;去年底穆迪把香港信貸評級展望下調,難免引致市場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所顧慮。但香港金融市場是否光輝不再?可資參考的數據為何?

星港雙城之比

一直以來,新加坡致力發展成為世界資金流的重要城市。根據新加坡中央銀行數據,資產管理行業管理的財富在短短6年間躍升至4萬億美元,其中約80%來自海外。一如瑞士,新加坡享有政治穩定、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等優厚條件,另具低利得稅率,而資本利得稅和遺產稅則全免,是跨國公司設立亞洲總部的理想地點;2023年,億萬富豪Steven Cohen的Point72資產管理公司擴充其新加坡團隊規模逾50%。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對沖基金資產在2021年增長30%,達1910億美元,創下歷來最大的美元增幅。該局估計,新加坡家族辦公室將從2020年的400家跳升至2023年的1100家。

儘管如此,香港在多方面仍佔上風。首先,對於希望打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企業來說,香港肯定是首站。新加坡的經濟腹地為東南亞10個國家,人口6.8億,經濟總值3萬億美元,而香港背靠的中國內地則有14億人口,經濟總值高達18萬億美元。從Preqin公司的數據可知,雖然新加坡吸引不少中國投資,但香港仍然為銀行提供了大量高淨值客戶,亞洲近一半的對沖基金經理都長駐香港,甚至在新冠疫情嚴格限制期間移居新加坡的投資銀行家,亦正陸續回流香港;華爾街的銀行已將近一半先前離開的員工調回香港。

新加坡資本市場規模較小,難以在股票交易方面勝過香港。香港股市總市值約5萬億美元,是新加坡4000億美元的12倍多。2023年,新加坡首次公開招股集資不到2000萬美元,年減95%;香港即使按年下降68%,集資額卻接近60億美元。作為財富的避風港和資產管理公司的中心,新加坡雖有「亞洲瑞士」之稱,卻難以取代香港作為交易中心及全球銀行進軍內地的「超級聯繫人」地位。對於正計劃多元化或在中國以外發展亞洲業務基地的公司而言,新加坡則提供一個好選擇。

發揮「超級」角色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功因素,計有「一國兩制」下的自由開放經濟、完善的普通法法制、行之有效的聯繫滙率制度、資訊及言論自由、資金自由流通,以及簡單的低稅率政策等。香港要更上層樓,進一步鞏固其超級聯繫人角色,須從以下各環節入手。

一、 修補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鑑於香港賴以成功的一大要素是與英美等國的經濟互動,香港應致力予以修好,減少本地金融市場風險。

二、 加強經濟基本面:為保持強勁發展和經濟韌性,讓經濟基礎多元化,香港應透過促進科技、金融、物流和專業服務等行業,創造可持續而更有活力的經濟,從而減少對特定行業或市場的依賴。特區政府亦宜通過融資、指導計劃和簡化監管等方式,協助中小企蓬勃發展,為整體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

三、 推動區域合作:隨着近年中國和中東地區國家取得外交成果,香港不妨加大力度發展伊斯蘭金融【】,創造更大機遇,並積極培育相關人才。此外,亦應善用與粵港澳大灣區及鄰近地區的策略性聯繫。香港可提供一個有效平台,方便進行大量外滙、跨境證券發行和交易,以及國際金融交易。

四、 鞏固監管框架:穩健的監管環境有助於促進市場透明度和保障投資者。建立獨立監管機構,確保金融機構合規,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吸引投資者。同時亦應簡化監管流程,促進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測試與開發,並與國際監管機構緊密合作,以拓展跨境業務。

五、 聚焦創新科技:投資金融科技基礎設施,成立創新中心,吸引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投資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支持研發,為相關研發提供財政優惠,如稅收減免;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以提高效率、安全性和客戶體驗。打造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和學術界之間的協作平台,鼓勵區塊鏈技術在安全透明交易方面的應用。

六、 累積人力資本: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於教育課程和培訓計劃,使金融從業員具備在不斷變化環境下所需的技能,包括金融科技專業知識、數據分析等;設立獎學金,以吸引本地和國際人才。此外,簡化入境簽證手續,提供更多國際交流計劃和借調機會,締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環境,藉以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來港發展。

七、 深化國際協作:積極與國際金融、監管夥伴和行業協會合作,並透過全球金融論壇,加強與國際同業的關係,以及通過雙邊協議和合作,增進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的聯繫。

八、 推廣綠色金融:突出可持續金融及綠色金融產品,例如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納入投資決策,既能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接軌,亦可吸引具社會責任感的投資者。

大灣區國際金融中心優勢

在2019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以把廣州、深圳、香港及澳門發展為區內四大核心城市為目標。觀乎香港的戰略性部署,在於必須「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可見香港的金融發展在大灣區發展藍圖中的關鍵角色。香港作為大灣區內的金融中心,今後更應為此進一步優化成為中國及其他主要經濟體系的融資及風險管理中心,而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及世界金融中心的聯繫亦須予以提升。

縱使香港經濟隨着環球經濟而面臨下行壓力與種種挑戰,但正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為奠定本身固有的實力和優勢,香港今後亟須在上述各方面加倍努力,方可穩佔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謝國生為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何敏淙為香港大學附屬學院講師

註:〈加快搶攻 新興金融〉,謝國生、何敏淙,《信報》,2022年11月30日

上一篇設立家族辦公室 港較星洲具優勢

下一篇香港新投資移民計劃先睹為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