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更主動積極落實習主席對香港的希望

劉炳章| 泛舟論章

2022年7月27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7月1日發表重要講話後,香港各界舉辦多場學習活動,以深刻透徹把握講話精神,作為香港「一國兩制」及愛國者治港的重要方針。學而時習之,固然是不可或缺;然而新一屆政府已經上任,香港已進入新篇章,接下來應是行勝於言,聚焦如何落實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對新一屆政府的四點希望。

四點希望依次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除了一直以來提到的和諧穩定外,這次將「治理」與「發展」放在前頭,值得重視。維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是「一國兩制」多年來的基本方針及目標。穩定是基礎,故此當2019年的政治動亂嚴重破壞香港穩定時,必須施以反制。過去兩年,《港區國安法》得以落實、選舉制度得以完善,政治及社會穩定已有了基本保障,由撥亂反正到重回正軌,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正軌之上謀求發展。

在中央眼中,穩定與發展關係密切。習近平主席7月中旬到新疆考察調研,表示「經過各方面艱苦努力,現在新疆大局穩定,這個成績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新疆經歷社會的動盪不安,過去的治理重點集中於穩定安全,但當穩定已成後,習主席進一步提出「發展」的需要,表示「要深刻認識發展和穩定、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的緊密聯繫,推動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只有發展才能善用及鞏固穩定的成果,這個道理亦適用於香港。

社會穩定 便須關注發展

香港社會基本面已趨於穩定,放眼看去,市民更關注的是實際的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問題。這四點希望不只是中央政府的期望,也是所有關心香港的人士對香港未來的希望。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出席全國港澳研究會的研討會,指習主席的講話對香港實現良政善治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引作用,為長治久安提供行動指南,並強調特區政府需要將習近平的「四個希望」落到實處。

行勝於言,對於新政府以及治港愛國者而言,如何落實,實實在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為重要。就此,筆者認為有三個重點,分別是積極有為、發揮優勢、主動出擊。

香港目前受到疫情的困擾,同時亦面對國際複雜形勢,特區政府過去積極不干預、保守放任的態度,不足以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更難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大局。特區政府要轉以積極有為的方針,這方針不只是用於政治委任的問責團隊,更包括推動及執行政策的公務員團隊,上下協力推動,才有望協助香港有進一步的發展。積極有為只是第一步,在謀劃發展時必須認清香港的獨特優勢。這也是習主席提到的四個「必須」之一︰「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香港是一個城市經濟體,自然稟賦有限,必須精準發展;而同時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條件,讓香港形成幾乎獨一無二的發展優勢。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背靠國內的龐大市場以及完整的產業鏈;而同時亦由於「一國兩制」,香港的自由市場、獨立貨幣、獨立司法體系、獨立關稅區等制度優勢讓香港可以成為連結內地與世界的最佳平台。正如習主席曾說「『一國兩制』是香港最佳優勢,改革開放是香港最大舞台,大灣區是香港最大機遇」。有了優勢與機遇,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主動出擊。

主動出擊 絕不「躺平」

香港不能再受制於疫情的大環境,即使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絕不能「躺平」,必須主動出擊,創造更多有利條件,為疫後及未來發展,開拓更多商機、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兩日前(7月2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率團出席海南省海口市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消費博覽會開幕並致詞,他說「中國持續發展和擴大開放,將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全球61個國家及地區參與,國際展區佔總展區十萬方米之中的70%;即使面對疫情,世界各國都積極開拓內地龐大市場之時,香港豈能「躺平」?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即使受到美國制裁,他仍計劃出席11月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因為大部分國家及地區都不一定與美國立場一致,大都希望共同發展、互惠互利,這正是主動出擊的好例子。此外,他亦表示新一任特區政府會加強向海外宣傳香港,反擊外國抹黑。除了政府外,民建聯亦初步計劃在立法會暑假休會期間,到訪東盟國家宣傳香港,這亦是突破性的的主動出擊行動。

受過去兩年多的疫情困擾,香港與內地和國際的聯繫幾乎完全停頓。目前,西方國家各方面基本上已回復疫前正常運作,日本、南韓、新加坡等重要亞洲經濟體亦逐步開放,如果香港中短期內仍未能向國際開放,無異削弱了特區的聯通性,難以發揮內外連結平台的優勢。一方面,具體的通關問題必須放上議程,制定符合聯通內外原則的計劃及措施;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亦應對此及早謀劃,做好熱身及起跑準備。

連結內外 政府責無旁貸

「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香港的優勢亦顯而易見,滙聚世界各地的優勢資源就是香港的最強實力。對內,大灣區內地九市是香港最核心的腹地;對外,香港是東北亞和東南亞的交滙點,尤其是有中國內地和東盟十國這兩個全球增長最快、人口總和超過20億的市場。內外流通的平台功能正是香港最核心的發展動能,一方面為內地引進國際資金、技術、人才、實時資訊等;另一方面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在港投融資、接軌全球規則。這些工作,政府責無旁貸,並須主動積極有為地推動,深化細化香港與內地這一最重要腹地的經貿關係,同時在國際上開拓更多腹地,以港人、港企的力量進一步滙聚全球優質商業資源。

關於增強發展動能,不得不提香港的創科發展;配合香港聯通平台的優勢,香港的創科發展才能有的放矢。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期間,特意考察科學園,釋放了重要訊息。香港科學園是香港最大的科技研發及企業孵化基地,目前擁有1100多家企業和1.7萬餘名創科從業者,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和高校進駐設立實驗室;而科學園亦正在負責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項目。香港的創科發展的機遇在於運用大灣區的平台,將自身的創新科研成果與深圳合作、善用大灣區的轉化能力、量產能力、內地龐大市場,香港的創科發展確是未來可期。然而,一個地方的創科發展不能只靠學術界及業界自行推動,必須有政府主動積極有為的推動,最切實可行而能較快見效的做法就是參考內地、新加坡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優惠政策,例如以財務及稅務補貼、土地基建優惠、人才扶持政策、科研經費資助、業績及成果獎勵計劃等,引進內地及國際龍頭科技企業、高端製造企業、科研機構及專才等來港,其他上下游產業就會自然形成,再配以大灣區甚至國內龐大市場,一個產業生態環境就會應運而生。

推動創科 促進產業多元

習近平主席在短短兩天訪港行程中,參觀了香港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的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其跨學科研究團隊,致力推動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及科研成果轉化,以準確診斷阿爾茲海默症,從而實現早期篩查和治療。醫療生物科技是香港的優勢領域之一,而創科局局長孫東自身也是生物醫學科技的專家,熟悉國際國內的產業前沿,期待他能帶領香港創科主動出擊,推動香港創建高科技產業及高端製造業,促進香港產業多元化、經濟結構多元化的發展,從而提供更多、更廣、更高收入的就業選擇,社會能更均衡發展。

除了經濟方面,切實排解民生憂難是習主席提出四點希望之一,當中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習主席提到「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期待主事官員能實實在在落實特首李家超所提的「提速、提效、提量」,縮短甚或減免官僚程序,加快及開發更多土地,例如低生態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及綠化帶等,以設計包建設合同之採購方式、組裝合成法等加快建屋速度,多利用私人市場力量等。

醫療是香港另一不可迴避的大山之一,習主席提到「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香港目前的醫療系統已面臨巨大壓力,但未來的挑戰只會愈來愈大。香港社會有着人口老化的趨勢,而且老化的速度很快。政府的預測表示,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數量將在20年後增加超過一倍。整體人口中,年長部分的比率將會持續擴大,而年輕人的比率則相對下降,未來或會出現「倒形人口金字塔」。隨着死亡率下降、人均預期壽命的增加,整體人口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人口老化 醫療壓力沉重

醫管局曾經在2015年總結了其面臨的主要問題。1993年,65歲以上的長者佔全港人口的9%,而到2014年已經增加至15%,推測在2031年及2041年分別達到26%和30%的水準。而長者因為生理機能的限制,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自然高於其他年齡組別,按照現時的人口結構老化趨勢,必定對香港醫療系統造成重大壓力。與此同時,醫療需求的不斷增加,令醫療衞生整體開支急劇上升,從2013/14年度的537億元,增加至2019/2020年度的1896億元,增幅達2.5倍;值得一提的是,醫管局同時面對着醫療服務需求大增、人手短缺、市民對醫療素質期望提高的挑戰。問題已經辨析,接下來是政府如何對公私營醫療系統進行改革,以應對這些挑戰。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上任後已就深圳驛站安排主動出擊,在疫情防控方面亦表現積極有為,未來如何改革醫療系統,也值得期待。

積極有為或小政府不干預是香港長年辯論的治理問題。過去由於路徑依賴,政府基本上難以脫離小政府不干預的原則。但是近年的形勢變化已令這個問題不再是辯論題目,而是實實在在的命運抉擇。一方面,內外困擾已令香港難以再消極被動,坐以待斃;另一方面,撥亂反正後的政治環境令香港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揮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積極有為、發揮優勢、主動出擊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對香港提出四個希望的最佳出路。

香港專業聯盟主席

上一篇當「學習」在香港成為一種新常態

下一篇「一城兩制」與傳統文化保育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