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從習主席講話探索香港如何貢獻國家

劉炳章| 泛舟論章

2022年7月13日

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一國兩制」實踐的「四個必須」,提出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未來的「四點希望」。對習主席的講話以及訪港細節,不少專家人士已作出詳細分析和解讀,而接下來更重要的一步,自然就是香港應該「怎麼做」,如何回應中央政府對我們所寄予的厚望。

習主席提出的第四點必須,就是「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享有獨一無二的制度優勢,而這種優勢不僅惠及香港市民,祖國14億人也同樣得益。習主席指出,「香港的根本利益同國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並強調中央相信香港「必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作出重大貢獻。

鞏固拓展三大優勢

「必將」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用詞。第一層含義是必須,即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定位本質上就是要為自己國家的現代化作出重大貢獻,是任務、責任的意思;第二層含義是必定可以,即只要我們願意做、主動做、積極做,香港絕對有智慧、有能力可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而這一角色又與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緊密扣連。

習主席精準點出了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的三大內涵,分別是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普通法制度、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而正是這三大支柱,支撐並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中央「很珍視」,並全力支持香港長期保持、不斷提升及拓展這些優勢。

而習主席在回歸2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與其在2018年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京團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一脈相承。當時,筆者亦親身在場聆聽了有關講話,印象非常深刻。習主席提出了四個「更加積極主動」,分別是: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四個方面都與香港的國際聯繫和網絡緊密相關,也就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因此,香港對國家的貢獻離不開國際元素,而事實上,「一國兩制」的實踐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離不開「國際」;正如「十四五」規劃已經清楚列明,我們是「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不是自己「塘水滾塘魚」搞國內循環而已。隨着國家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中國將持續進行更廣泛、更深度、更快速的對外開放,而國家亦將進一步發揮國際領導力量,更積極參與各個領域的全球治理進程。

在這個大背景下,筆者希望拋磚引玉,淺談四點香港可以更積極、更主動為國家作出的貢獻。

第一,認清美國圍堵打壓中國的事實,擺正自身態度,在心態、策略和行動上全力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邊。今年6月底在西班牙馬德里(Madrid)舉辦的北約峰會(NATO Summit),不但邀請了日、韓、澳、紐四個亞太國家參加,更第一次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挑戰」,值得大家留意。

須知道,北約是冷戰期間美國為了針對前蘇聯、拉攏西歐國家而共同組成一個「跨大西洋(transatlantic)」軍事集團同盟。本質上,北約與太平洋地區毫無關係,而且是屬於美國拉攏歐洲以圍堵前蘇聯,在意識形態、軍事、經濟等層面展開全方位競爭的政治手段。如今,北約的「長臂」不僅希望伸到亞洲,還希望以中國為新的「假想敵」,是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必須警惕的潛在障礙。

穩守一國兩制底線

美國不但希望以自身的力量遏制中國崛起,更拉攏國際反華勢力圍堵中國,戰略意圖明顯。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奢望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改變圍堵策略的大方向;反之,我們必須對他們可能升級圍堵和遏制中國的手段作最壞打算,以及最充分的準備。國家安全的覆蓋範圍廣泛,例如在金融安全方面,香港必須善用自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做好應急預案,配合國家策略;同時在社會安全、文化安全等層面加大公眾教育和各方面的資源投入,穩守「一國兩制」的底線。

第二,針對不屬於傳統反華勢力的國際社會,加強聯繫,增強最大程度上的互惠、互信、互依靠,甚至互依存的關係。歐美市場無疑仍是中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但歐洲並非「鐵板一塊」,英法德意等國的涉華態度也不盡相同。法國早在1964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是西方列強大國中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而在香港,除外傭之外,法籍人士是最大的外籍群體;意大利是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國家,2020年亦受中國醫療團隊的專業和物資援助;2016年起,中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雙方尤其在汽車製造業方面有相當深入的交織合作。

世界之大,又何止歐洲?以歐美國家為主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有38個成員國,人口有13億,即撇除中國,全球還有50億人口、一百多個國家是潛在的國際合作夥伴。舉例,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2019年成立共享基金會(GX Foundation),在東南亞為柬埔寨推出「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在老撾開展控制病媒傳播疾病的公眾教育項目,疫情期間亦向非洲國家吉布提共和國捐贈防疫物資。

香港在國家的民間外交事業上大有可為,涵蓋國際經貿、文化藝術、學術科研、行業法規、青年活動等方面。作為既通內地又通國際的香港,不僅需要加強與外國的人文交流,更重要的是將自己視為平台,加強國家與國際社會的互信互惠關係,使得在危機不幸出現的時候,這些國家可以一定程度上成為制衡美國的國際力量。

主動做好公眾教育

第三,加強香港內部的危機意識,主動做好公眾教育和對外宣傳工作,加快人心回歸。尤其在2019年之後,英美等國處處抹黑香港的人權和民主實踐,更大打「香港牌」,務求多方面攻擊中國的國際形象。過往,特區政府在「說好香港故事」的環節較為被動,往往是出現假新聞才出來澄清,錯失「首因效應」的良機。

正所謂「attack is the best form of defence(主動出擊就是最佳的防守)」,面對外國的指摘,中國外交部亦在2021年客觀梳理並發表《美國民主情況》報告和《美國干預香港事務、支援反中亂港勢力事實清單》,以正視聽。外交事務屬於中央事權,香港當然不能「抄外交部功課」;但我們應該在香港的法治成果、自由開放社會、投資營商環境等方面更加積極主動向國際社會「說好香港故事」,而這是特別行政區最佳曲線「說好中國故事」的方法。

第四,參與強化亞太地區的戰略互信、互惠、互利及和內部經濟相互依存。在亞太地區,大部分國家都希望中美能夠和平共處,她們的核心利益是其國內的經濟發展以及自主決策,絕少國家是純粹站美國的一邊。例如,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印度,建國以來民族意識相當強,不是處處賣美國的賬。就以俄烏戰爭為例,印度在聯合國安理會就沒有「跟風」西方國家批評俄羅斯,讓西方社會大跌眼鏡。

另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就是東盟十國。若將東盟視為單一實體,其人口超過6.6億,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排在美、中、日、德之後。中國—東盟的雙邊貿易節節上升,而東盟亦於2020年首次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按目前的增長趨勢預測,東盟將成為未來十年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目前,東盟亦佔香港整體貿易額的12.1%,是我們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與之相比,歐盟只佔香港貿易總值的5.4%。

聯繫內地資源人脈

總括而言,香港的國際經貿和文化交流方面成績相當理想,未來,除了繼續為自己擴大經貿機遇以外,香港應該更積極聯繫內地相關企業和單位,包括國企、央企、民企、事業單位、文化團體、藝術團體、教育團體等,在上述四點聯動更多內地資源和人脈網絡,一方面鞏固自身作為國際城市的實力,另一方面讓香港得以更深度參與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更能強化香港及國家與國際聯繫,並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和猜忌。

早前,港澳辦副主任王靈桂在全國政協分享會解讀習近平主席「七一」訪港重要講話時,提到香港自回歸以來長期保持着各方面的優勢,「一國兩制」在各方面實踐取得不俗的成果。

回歸之前,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可享免簽證前往的國家或地區只有40多個,目前已增至167個,駐港領事的數字亦由80多個增至目前120個,而香港的國際商會網絡規模亦持續地蓬勃發展,母公司以香港作為亞太區總部的外國商貿機構由905家增加至1457家,駐香港國際認可機構包括歐盟駐香港辦事處(兼駐澳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香港辦公室、國際結算銀行駐香港辦公室、世界銀行駐遠東及亞太區私人企業發展辦公室等等;而習主席在回歸25周年講話中兩次提到香港普通法制度得到保持、司法獨立審判等,亦反映在世界銀行的世界管治指標中,香港特區的法治評分由回歸前的69.85分,自2003年起一直維持在90分以上。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是2020年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以上這些例子,正正說明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國際資源優勢有增無減,香港務必運用好此等資源優勢,既為自身發展,更要以此助力國家深化改革,協助國家進一步國際化、法治化、規範化。

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保持及持續發展普通法制度,維護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和拓寬我們的國際聯繫,而在「一國兩制」的政策安排下,這些優勢正正造就了香港成為獨一無二的國際城市。中央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有信心、有盼望,我們必須持續用好這些優勢,繼續推動在國際經貿、文化藝術、學術科研、實時資訊等方面的對外合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真正作出重大貢獻。

香港專業聯盟主席

上一篇解讀習主席對香港4點希望

下一篇「一國兩制」的生命力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