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消費成風,自駕出行普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提出多樣開源方案,其中擬向北上私家車徵收200元邊境建設費,及今年10月起將飛機乘客離境稅大幅上調67%至200元,另檢討隧道和主幹道收費、電動私家車牌費,停車錶收費及交通違例罰款,若全落實料庫房年增約46億元收入。
政府消息人士說,去年共1000萬架次私家車經各陸路口岸來回粵港兩地,單計出境有500萬架次,若每架次收200元,每年有約10億元進賬,邊境建設費不涉及旅遊巴和貨車。由於運輸及物流局亦需研究執行細節,包括如何收費、過關系統調整等,亦需立法,最快明年實施。
憂對過境者收費削港競爭力
陳茂波昨晚在《財政預算案論壇》上被問到為何不向過境人士徵費,若每年8000萬人次,每人10元都有8億元,他回應有3個考慮,一要與鄰近地區比較,而不影響香港本身競爭力;二是用者自付原則;三是盡量減少影響市民。他說過境私家車相對少,影響較窄,亦認為私家車司機有能力支付新增收費。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又建議今年10月起,將飛機乘客離境稅由目前每位120元增至200元,現時每日約有5萬至6萬多人經機場出境,料每年可增約16億元收入,消息人士表示,飛機乘客離境稅已相隔逾20年沒調整,相信不影響本港的航空優勢及機場競爭力。
出埠加80元對港人影響細
陳茂波相信加80元對乘客影響輕微,「大家出埠旅遊就略為畀多一啲,機票嘅總價錢相對比較輕微」,他昨晚在《論壇》上被問到今次是否要追回過去20年的加幅,他回應說是次因機場三跑建設投放不少資源,近年相關設備有長足改善,故以用者自付原則收回少許成本。
至於其他收費檢討,陳茂波指政府投入龐大資金興建這些基建,為體現「用者自付」原則,運輸及物流局會檢視各政府隧道及主幹道的收費。消息人士透露,現時免費的幹線和隧道可能轉收費,有些收費更超過30年未有調整。局方亦會檢討電動私家車牌照費、停車錶收費,和交通違例事項定額罰款;以上4項檢討如通過,初步估計可每年增約20億元收入。
現時交通違例定額罰款最低320元,自1994年以來逾30年未調整,當局於2017年曾建議提高罰款至400元,因引起車主及司機反對,最終擱置。
「牛肉乾」再提高惹不滿
不過,對「財爺」重提或增交通違例罰款,有車主認為不應該,指司機違例泊車是因香港車位不足,提高「牛肉乾」罰款不合理,車主馮先生說:「根本問題就係車位不足,但真係冇辦法,香港咁多車,就算政府喺呢啲地方加設錶位,你話夠唔夠?仲係唔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