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留港消費

占飛| 忽然文化

2024年5月22日

近來香港市區入夜後或假期異常冷清,北上消費成新趨勢,有網民一矢中的稱之為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夢想成真」。本地商戶叫苦連天,「留港消費」成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然而,香港商店食肆有什麼不足?人家優勢是什麼?有機構建議增收「陸路離境稅」──與「搭飛機」看齊,又是否可取?

首先微觀去看前面談到的兩個問題:香港商戶有什麼不足?人家優勢是什麼?

舉一個真實生活例子,占飛於兩三年前新居入伙,需要訂造及購買傢俬,當時部分現成傢俬在本地一間兩個字的知名連鎖家居店買入,這店的母公司屬上市集團;其中買了一組6個地櫃,用來砌成床架,好處是省去床架、添置收納空間,以至沒床底空隙較易清潔。埋單價錢不便宜,盛惠7000多元。本以為公司品牌響噹噹,豈料用了才9個月,其中一個地櫃門鉸甩了。要留意地櫃被床褥壓着,所以裏頭只儲存一些不常用物品,開過次數不足5、6次……向該公司的WhatsApp熱線求助,回應者是冷冷的ChatBot……終於等到真人職員回應了,再幾經波折翻箱倒櫳地找到單據,以提供他們需要的資料,那職員卻表示該公司的同類產品只有6個月免費保養。

服務態度下滑

好了,看一看訂造傢俬,一共訂造3個巨型大櫃,包括吊櫃,僅2萬多元,這個價錢肯定香港做不來。巧合地在約一年後,同樣有個衣櫃門鉸脫落;於是以WeChat聯絡負責人,不久師傅上來修理妥當(門鉸脫落原因是釘裝位置不對)。雖然「北上」訂造傢俬,也有很多問題,最常見是「財技」──實際報價永遠較最初問價時貴一大截;但由於開價廉宜,最終價單亦便宜,加上有透明的評價系統,使他們保持着一定水平的服務態度。

距離劉德華的中古廣告「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播放已有逾20年,本地商店與食肆的服務態度每況愈下。現在,因網購興起,加上到內地的交通便捷,當香港商店貨架出售的貨品,都是來自內地,為何香港人要花多兩三成價錢向你購買,而不直接在內地買呢?香港商舖唯一優勢是地利,我們在本地商戶消費,理論上應更節省時間,然而從筆者上述傢俬店例子見到,明明他們已知本人電話號碼,還要求本人找出單據提供訂單編號;再加上種種手續才得知已過了短短6個月保養期……

撇除內地不談,另一港人喜歡出外消費的地方日本──與本地貨物完全相同,而又不同價錢的佼佼者,必屬「12蚊店」。在日本,100円店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到了現在境內不少店舖仍堅持同一價錢牌;相反在香港,不管日圓已連年貶值至現時「五算」,即是100日圓兌5港元,但運行相同模式的店舖,劃一價格由10元加至現在12元,即使當地有額外消費稅,兩者銀碼相比仍有很大距離。任何精明的消費者,如果碰巧前往當地旅遊,還不爆買日本貨?

當然,香港的問題是租金貴,導致成本上升。若想感性地要港人付溢價來支持本地企業,都要有優質服務態度去支持。本文不想踩香港企業,我們也有一些優良基因:例如在大多情況下,有真貨保證;各式監管制度完善;商品實況與文字描繪一致。

增陸路離境稅

早前,有人提出為了「阻止」港人蜂擁北上消費,建議推出陸路離境稅,作用猶如飛機乘客離境稅(120元)。筆者認為,若只收10元、20元,作用不大,因為人們大多有「出門預了使錢」心態,況且可能因付出成本增多,使購物意欲更高,以達至「回本」效果。值得調整的,反而是長者2元乘車優惠,不論過關到內地,還是在香港乘車,應否有次數限制呢?由於長者在深圳可享車費全免,加上香港的2元優惠,到內地消費來回車資最低成本只是4元,形成如今不少長者北上嘆茶買餸現象之外,還形成一些企業聘用長者做速遞,變相補貼速遞業的怪現象。

撰文 : 占飛

上一篇深圳日與夜(上)

下一篇不如搞「港版環球影城」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