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文化是旅遊的核心

胡恩威|

2024年5月18日

一個受歡迎的旅遊城市,吸引力最核心的核心就是文化。去年倫敦和紐約分別接待遊客約3786萬人和5670萬人。為什麼倫敦和紐約成為旅客經常重複遊覽的城市?就是因為這兩座城市有不同類型的文化,有高雅也有低俗,有豐富娛樂性,也有文化歷史深度的圖書館和博物館。

倫敦的博物館總數超過270間,有半數皆是免費參觀,種類繁多,包括大英博物館、英國科技館、英國國家美術館、皇家音樂學院博物館、英國格蘭特動物博物館、倫敦交通博物館、兒童博物館等。流行文化相關的博物館,例如卡通博物館、設計博物館,甚至乎哈利波特影城的展覽空間。又或者是最先鋒的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國家肖像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目前館方擁有約25萬張的圖像,是全球擁有最多肖像收藏的博物館。

倫敦共有劇院約100個,包括倫敦皇家艾伯特演奏廳、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皇家歌劇院、愛德華王子劇院、倫敦大劇院及英國皇家國家劇院等。而倫敦西區(West End of London)與紐約百老匯(Broadway)為全世界兩大英語系劇場密集文藝區。

美國紐約有150間博物館,包括紐約市立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根漢博物館、修道院博物館等,單單是大都會博物館,佔地面積為13萬方米,你若細心觀賞的話,一星期也行不完。

一個城市的旅遊要發展得好,一定要有文化。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先生提到「香港無處不旅遊」概念,即是說要就十八區各區的文化特色,推出深度旅遊、特色旅遊、歷史旅遊,有系統地去推廣和發展。

文化發展並不是揠苗助長式的放煙火;文化發展應該是落地生根。有人有生活有社區;例如長洲太平清醮,居民每年5月祈福,酬謝北帝神恩。如何把太平清醮發展為一個有傳統特色、對遊客吸引力的大型慶典,便需要整合式配套,太平清醮除了「搶包山」比賽,還有廟會、飄色巡遊和平安包。

大家可到YouTube看看,京都一条通舉行「百鬼夜行」,配合每年大將軍神社舉行的大祭典,居民參與扮鬼活動,晚上在街上巡遊。還有販賣着各式妖怪主題的妖怪市集,將一条通熱鬧起來。其實香港的太平清醮也是中國人的鬼節,包含大量的文化創作可能性和想像力;飄色巡遊緊貼時事,小孩扮演社會各式各樣的人物。這些都可以構成文化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針對的不一定是海外或內地遊客,也可以鼓勵本地市區居民到新界或離島旅遊和行山,或者到有文化特色的民宿投宿。那麼政府應該開放政策,民政事務總署應開放旅館牌照,食環署應開放食肆牌照。例如在麥理浩徑可否設立一系列的民宿和有機飲食餐飲結合的旅遊設施和綠色生活社區?

要發展文化旅遊資源,調研和實踐是很重要的。其實香港有很多文化旅遊資源,要活化資源,才能夠有系統地利用。從城市舊區規劃以及政府文旅政策、宣傳推廣、以至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專業培訓,也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文化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啟動大家的想像力、啟動大家思考、啟動大家產生一種新奇新鮮感。

東京擁有的400多座博物館,包括江戶東京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根津美術館、森美術館、東京武士博物館。吉卜力美術館了解日本動畫發展;東京台場teamLab Borderless的科技體驗,科學方面有日本科學未來館、TeNQ宇宙博物館等。從古代文物到前衛藝術都有主題博物館。東京的爵士音樂酒吧,全盛期七十年代有250家,現在約130家,坂本龍一、村上春樹、寺山修司的青年時代在這些地方留連。

2023年有2506萬旅客到訪東京。東京能夠成為一個熱門旅遊城市,就是因為它多姿多釆,推陳出新,無論是餐飲、購物、博物館、藝術館、遊樂場機動遊戲、動漫、神社、溫泉、表演藝術,各式各樣,選擇多元化。若要培養出這樣的一個氛圍,是需要大量技術人才、表演人才、創作人才和策劃人才,所以要將本地文化旅遊發展成為一個產業、成為一個專業,才能夠有可持續發展。

文化是旅遊的根本,因為一個有吸引力的城市,必然有着豐富的文化。九十年代香港文化多姿多釆,因為香港當時五光十色,有着不同的事物同時發生。百花齊放,才能夠成為有吸引力的東方之珠2.0。

(作者更正:5月8日〈滬港文化政策及空間初步比較〉一文,提到PMQ是由香港賽馬會資助建設文化設施需要更正。PMQ是香港特區政府出資的保育項目,不是由香港賽馬會出資。)

 

上一篇香港旅遊業發展有何新方

下一篇深圳日與夜(上)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