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港人北上消費的興致依然高昂,內地人南下訪港的風氣亦見增長,逐漸形成「良性循環」。五一黃金周期間,內地入境旅客多達七十六萬人次,接近旅遊發展局預期的八十萬人次,帶動二十億元消費額。與此同時,股市有起色,樓市見轉機,而且中央再度送贈利好消息,社會氣氛緩和不少。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會見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勉勵香港要樹立「無處不旅遊」理念,充分發掘旅遊資源,借鑑各地成功經驗,創新思路、優化政策,推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大力開發旅遊新路線新產品,弘揚熱情好客之道,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把香港「最佳旅遊目的地」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夏寶龍強調,中央將繼續全力支持香港旅遊業發展,堅信有「一國兩制」最佳制度保障,香港這顆璀璨的明珠一定會綻放出愈來愈絢麗的光芒。
果不其然,中央繼續對香港旅遊業推出優惠措施。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前日(十一日)公布,本月二十七日起,新增八個容許「個人遊」前往香港和澳門的省會城市,包括山西省太原、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黑龍江省哈爾濱、西藏自治區拉薩、甘肅省蘭州、青海省西寧、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
新增八市總計三千三百多萬人口,潛在訪港客源龐大,難怪本地零售和餐飲業等均感雀躍,旅發局隨即在內地多個諸如「小紅書」的社交平台展開宣傳,亦會聯同業界開拓和推廣香港多元化的深度體驗。
得到中央關顧,旅遊業前景自然能夠審慎樂觀。歷史證明,二〇〇三年沙士疫情之後,內地放寬自由行,的而且確為香港當時疲弱的經濟注入強心針。眼下值得思考的問題則是,香港仍是內地人外遊的首選地點嗎?經過這麼多年來的長足進步,內地不乏媲美甚至勝過香港的「購物天堂」,在深圳、廣州和海南隨時可買到價廉物美的好貨色,就算高檔的國際名牌奢侈品,也不一定非來香港「血拼」不可。其次,內地人眼界闊了,加上中國護照持有人可以免簽證入境的國家愈來愈多,包括新加坡和泰國等;即使要簽證,亦未必阻礙其越洋萬里行的雅興。因此有理由相信,令天的香港並非內地人外遊的必然之選,僅是其中一個選項而已。
其實從港人北上消費成風這一點足以看到,「購物天堂」的傳統招牌已經不是獨一無二的賣點,否則香港的精明消費者不會「移船就磡」。職是之故,中央新增八個容許「個人遊」的城市只算提供了一個契機,開了一道方便之門,怎樣真真正正把內地遊客迎進香港門內,得靠自己發揮誘人魅力。說得通俗一點,香港今非昔比,不再是「皇帝女唔憂嫁」,想嫁就要向心儀對象拋媚眼。
夏主任提到的「無處不旅遊」理念,可供發揮想像力的空間很大。「月月放煙火」固然是不錯的安排,上周末於灣仔海濱出動千架無人機表演,全長約十分鐘,同樣是吸客的辦法之一。除此之外,政府、旅發局和各行各業還須運用變革新思維,既要把原有的旅遊景點發揚光大,亦要發掘更多更新的旅遊資源。現在時興的流行講法是「深度遊」,意思是讓遊客領略區域性的獨特文化,並非在熱門觀光點走馬看花淺嘗即止。香港絕對蘊含着大量深度遊的瑰麗寶藏,大街是一景,小巷是一景,攀山涉水又一景。若要實現「無處不旅遊」,不怕沒有資源,只怕沒有巧思。
香港人習以為常的景物,看在遊客眼裏可能別樹一幟,例如「打卡勝地」彩虹邨。不妨循此思路,激活隱伏各區的旅遊潛力。
中央支持香港會不會兼及樓市?也許是另一希冀。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表示,全面撤銷辣招稅是特區政府近年收效明顯的佳績,但不能掉以輕心,他認為有一股惡勢力唱衰樓市,促請當局進一步推出新政策鞏固撤辣效果,又指中央既然容許資金去澳門賭錢,就沒理由不容許資金來香港買樓。
中央是否有求必應,唯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