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全力拚經濟,惟不少行業依然大呻難捱,這從市面吉舖處處可見一斑。行政長官李家超前天回應結業潮時,呼籲大眾以積極和進取態度看待;政務司副長司卓永興昨天接力鼓勵飲食業,重申「好的地方不愁無客」。對於高官連日唱好兼派定心丸,有餐飲業人士直言「講就容易」,又看淡五一黃金周生意額按年減少達一成半,憂慮全年有多達2000間食肆「捱唔住」。業界「求變、求生」之際,期盼官方提供良方妙藥推動內部經濟。有添馬中人透露,中央挺港惠港政策陸續有來,理解零售、旅遊及餐飲等行業的期望,相信北京將積極回應,不用等太久便有喜訊出台。
李家超前天談及近日市面有大量吉舖放租時,勸告市民大眾「如經常沉醉一些日常生活經常看到的變化,從而以誇大方式處理……未必是最正確的方法。」昨日親訪酒樓探望工友的卓永興亦謂,香港飲食業最重要是做好服務和出品,自己並不擔心業界前景。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向筆者表示,根據觀察五一黃金周首天內地旅客數量較過往減少,預計食肆生意較去年下挫一成至一成半。事實上,今年3月及4月各有300間食肆結業,雖然每月約有百多間新食店開張抵消,但全年估算最少有1800至2000間酒樓餐廳關門大吉。他提到不少新店屬大型內地餐飲企業旗下,對本地傳統食肆造成挑戰。
業界明白必須求變,包括減省開支和創新菜式,不過黃家和坦言官員叫大家樂觀面對「講就容易」,現時香港存在結構性問題,政府必須推動內部經濟,刺激港人消費。
香港餐飲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亦說「官有官講,一定唔會講得差」,然而現實又是另一回事,中式酒樓更是倒閉潮重災區。他指出,受港人喜愛北上食買玩、內地來訪旅客「揞住荷包」的夾擊,假日留港消費的顧客可能只剩三至四成。「雪上加霜」的是今年撞正「盲年」,不宜嫁娶,婚宴酒席營業額較去年勢將下滑兩成;就算有新人擺酒,在現時經濟環境下席數已由過往30多圍減至少於20圍,導致酒樓主要收入大打折扣。
零售界促請港府推出宏觀政策帶動營商。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認同香港要改革,除了政府給力推動,有大型發展商亦願意面對現實減租,為食肆及零售商戶提供生存空間。
「窮則變,變則通」,逆境下各行業固然要自強不息,政府看來亦須有魄力出招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