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領先指標的中國2月官方製造業PMI意外地爆升至52.6,較上月升2.5,並創逾10年新高,突顯疫情高峰過後,經濟呈明顯復甦,刺激在岸及離岸人民幣急彈(在岸價午市收報6.8854,較上日暴漲538點子;離岸價在美股開市前更一度狂飆逾850點子,徘徊6.86區間),帶動A股及港股急速反彈(恒指及科指分別升4.2%及6.6%,均創去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其中A股滬指輕易重上3300點關,抽升1%;同時北向資金亦終結連續5日淨賣出,昨天錄得70.1億元(人民幣.下同)淨流入,反映在兩會召開前夕,投資者對經濟復甦的信心有所回升。
儘管目前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出口形勢仍未許樂觀,惟政策上似乎全力催谷內需加快復甦,其中促進佔內需比例最大的汽車及新能源汽車,以及內房銷售,仍然為當前政策重點。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兩會召開前率先透露,「對於購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徵車輛購置稅」。事實上,去年累計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稅達879億元,按年增長92.6%;以一輛售價25萬元的新能源汽車為例,有關稅項寬免可節省約2萬多元購車成本,對促銷新能源車助力甚大。怪不得早前上海、北京等地已先行維持有關免徵車輛購置稅以擴大內需。這次財政部表明繼續減稅,相信有助確保汽車消費及內需復甦。工信部昨天表示,在綜合研判後,相信今年新能源車產銷均可穩定增長。
此外,財政部透露,正從3方面着手激發消費潛力,除上述的繼續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外,還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現有的資金渠道,對家電「以舊換新」、綠色智能家電下鄉等予以支持。
同時,商務部昨天在北京召開「全國消費促進工作會議」時強調,要組織好「2023消費提振年」系列活動,包括「穩定汽車、家居等大宗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持續優化消費平台載體等」。
至於作為支撐內需重要引擎之一的內房,受樓市低迷影響,賣地收入去年僅得6.7萬億元,較上一年少約2萬億元,減幅高達23%。不過,財政部長劉昆昨首度對此解釋,認為「影響並沒有那麼大」(指影響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財力約3000億元)。更重要是2月樓市有回暖訊號,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2月60個重點城市新樓成交面積2005萬方米,按月增47%,按年升37%,錄得21個月以來首次按年正增長。由於今年春節在1月22日,按年基數不同,一般把1月至2月銷售面積或金額合計作比較,才較為準確。據克而瑞地產研究上日公布1月至2月百強房企賣樓8189.5億元,按年降幅較上月收窄至負11.6%,均預示經濟在兩會後穩步復甦。
另一方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快召開並退任前,昨天主持召開國務院黨組會議學習貫徹二中全會精神,重申要「鞏固經濟增長企穩回升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昨天他與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通電話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正在企穩回升,未來發展具有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