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偕白首」是很多人對婚姻的期望,但隨著社會環境變遷,人們的選擇及要求變多,現代人對婚姻的觀念亦開始轉變,態度亦更為開放。事實上,據政府統計處2022年資料顯示,1996年至2020年期間,香港離婚數目由9,473宗大增至16,020宗,增加約70%。律師曹喬菱(Jocelyn)自執業以來,一直專注於處理家事及離婚個案,見盡悲歡離合的她認為婚姻並非浪漫的事,「婚姻是很實際的事情,在法律層面來看,結婚就代表你的資產是共同擁有,一旦離異,將來有機會要分給對方。」
衛達仕律師事務所(Withers)合夥人兼香港辦事處董事總經理曹喬菱(Jocelyn)。
Jocelyn指出,近年不少年輕夫婦因為意見不合而分開,例如在管教孩子、家庭財務等方面出現分歧,甚至不滿對方父母。而每宗個案各有不同的複雜程度,「婚期較短的年輕夫婦,未有小朋友而各自經濟獨立的,相對上會較易處理。一旦涉及子女的話,複雜程度即時倍升。」除了爭取撫養權,最大問題就是財產分配出現爭議。
目前大部份國家或地區的法規都會對夫婦財產擁有權提供指引,例如中國內地的夫妻共同財產制度,香港對離婚後的資產分配制度等。個別夫妻更簽訂婚前/ 後協議,明確婚前財產的歸屬、婚後財產的管理和分割方式,以及可能的贍養費等條款。
具體而言,Jocelyn指香港離婚財產分配一般會分為「資產分配」及「贍養費」兩部分,資產分配的分割起點是各自一半的,除非有特別理由,例如結婚年期太短,又或是資產十分龐大時,法庭才會考慮比例有所不同。當然資產分配也並非那麼簡單,假如資產牽涉很多公司,甚至當中有離岸公司或是信託的話,要披露這些資產的困難度就很高。
至於贍養費方面,小朋友的部分一般沒有太多爭辯,法庭會因應父母的收入比例,決定雙方須付的金額,大多為了小朋友的未來都是願意支付的。
然而,為了避免離婚而導致財產分配出現爭議,Jocelyn說可以考慮簽署婚前協議,因應個別需要,甚至簽署婚後協議,以保障雙方利益,「這樣夫妻雙方便能清楚了解,萬一不幸離婚,自己會面臨怎樣的情況,而不用對簿公堂。」
步入教堂前簽署婚前協議
婚前協議能夠羅列不同場景之下的資產分配,保障的不單是兩夫妻的利益,還有子女的未來。
為了小朋友的未來,不少父母會考慮購買保險作為子女的教育基金,Jocelyn提醒,「保險一般會被視為婚姻資產,一旦離婚時便有可能被分割。因此亦有一些案例是父母不想子女的教育基金受離婚所影響,而把子女定為保單的唯一受益人,只要父母雙方無法從中受益,法庭便不會將之列入婚姻資產。」
事實上,面對婚姻風險,實際情況可能更加複雜,正如Jocelyn提及,若然資產牽涉不同公司或是信託,處理這些資產的困難度便會大大增加。因此,應對這種情況,如果當事人有制定一個包括不同傳承工具在內的周詳規劃,便能善用不同工具特點以應對當中的風險。
把保險工具納入傳承規劃 保障孩子未來
一般來說,設立家族信託時須經過謹慎考慮所有個人家族財務計畫、稅法及心理期望等等,加上資產轉移入信託的手續比較繁復及設立費用可能也較高。相對而言,市面上有各種保險產品,保額跟保費及計劃特點各有不同,透過保險作為傳承工具可能更為靈活,而且投保過程也較少產生第三方費用,是一種普羅大眾日常較容易接觸得到的傳承工具。
現時許多有儲蓄成分的香港保險產品都結合了保證利益及非保證紅利兩種回報,達至保值和增值財富的功能;而除了Jocelyn提及以子女定為保單受益人的案例外,市場上部分保單亦允許更換受保人,實現靈活的財富傳承規劃。而且在香港的保險制度下,保險公司就保單承繼人的分配或更改絕對保密,高度保障客戶的私隱。
總括而言,隨著離婚情況越來越普遍,大家更需留意當中牽涉的財富管理及傳承規劃,以降低對子女的影響。最近宏利香港了與德勤便共同編制了《大中華高淨值人士財富傳承與保險規劃報告》,當中亦有涵蓋更多關於「婚姻規劃:離婚與第二次家庭規劃」的相關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可到宏利官方網站了解更多。宏利香港擁有逾百年財務規劃經驗,積極提供多方位財富保障與增值方案,致力與客戶共同成長、實現長期目標。
—撰文自信報資深財經記者馮正男、潘健文
「傳承不是簡單的沿襲,而是守護所愛。」
作者自從事財經傳媒以來,訪問過無數企業家,見證著企業如何傳承、延續未來。
以上內容僅作為一般資料性用途,並不得視為提供任何法律、保險、稅務、投資或其他專業建議。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人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