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郵輪(Viking,VIK)本月初在美國上市,頗受投資者追捧。維京經營利潤率較同業高,而客戶人均消費也跑贏全行,主要靠兩招:第一招是謝絕兒童,第二招是無隱藏收費。該公司的目標顧客,是55歲以上的高端中產知識分子,姑且稱此階層為「品味中年」。維京顯然了解這批顧客的需要和痛點,成功突圍而出。
受疫後「報復性旅遊」帶動,各地郵輪市場全面復甦,其中維京表現尤其出色,去年收入較疫前的2019年增長47%,經營利潤也大升45%,均勝過同業。
「品味中年」人均花費5.5萬
為何維京乘客最少而業績特優?皆因利錢豐厚,該公司去年經營利潤率達17.4%,高於行業平均。好賺是因為產品賣得貴,維京的「品味中年」乘客每人平均花費約7000美元(約5.5萬港元),其他郵輪公司的乘客一般約支付2000至3000美元。
55歲以上的族群佔美國總人口三分之一,卻擁有全國四分之三財富。「品味中年」財政狀況穩定充裕,經濟好壞不太影響他們消費的用度。其實大家都覬覦此市場商機,維京以精準手法出擊,探究顧客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致力針對性做到產品差異化。
簡單來說,行家普遍在尋求「加法」,維京用的是「減法」,認為「品味中年」未獲得應有重視,為了討他們歡心,該公司不惜放棄其他客戶,祭出的賣點是:No kids, no casino. For the thinking person, not the drinking person。
該公司有兩大板斧照顧「品味中年」。第一招是「嚴選乘客」,行家做親子客,維京則「謝絕兒童」,一般只招待18歲以上乘客。正因維京乘客較少,員工與顧客的比例較高,乘客都能獲得貼心服務。上落船排隊花的時間較短,不用在自助餐桌搶食物,去Spa毋須跟人鬥早。
零隱藏消費 全程安心享受
由於船上沒有兒童相關設施,遂能騰出更多空間。再者,船上不設賭場,也就排除了那些格調不夠的賭客,活動圍繞古典音樂會、美食鑑賞課程,還有郵輪公司創辦人親自挑選的實體書。這些安排似乎充滿中產知識分子的傲慢,但客人十分受落,事關不少顧客直言已厭倦其他郵輪上四處大吵大鬧的「小魔怪」,「品味中產」要的是格調和寧靜。
第二招是「均真」,沒有隱藏消費。讀者可能以為高消費人士怎會介意一千幾百?其實金額不是重點,「品味中年」最討厭感到被騙,也怕煩。上船後才發現樣樣都要加錢,多麼掃興。坐郵輪的多數是夫妻或情侶,一方想加錢,另一半覺得「嘥錢」,分分鐘吵起來。
維京郵輪的「入場費」雖貴,但付款後就一勞永逸,放心享受。機場接送、船上洗衣、做Spa、上網、岸上觀光,全部不另收費。自攜酒水不收開瓶費,服務人員不收小費,也沒有要額外付錢的船上餐廳。
此外,很多其他郵輪的「蠱惑位」,例如攝影師拍照然後落力叫你買照片,做Spa時按摩師推銷升級療程,多數會「中伏」的船上藝術品拍賣會等,維京一概沒有。簡單來說,乘客可耳根清靜、悠閒享受旅程。
維京現在九成顧客是美國人,深知未來增長要靠中國。中國遊客外遊最大的「痛點」是語言不通和食物不對胃口,維京除了推出「所有服務員都講中文」的郵輪外,在其他安排上亦貼心,包括船上有營運18小時的擔擔麵吧、房間設有中國遊客必須的熱水壺、電視能收看中文節目。
語言食物安排便利中國客
筆者留意到該公司網站的中文版,用字優雅精準,並非隨意用Google Translate。網站列出的「常見問題」也是中國旅客關心的問題,似乎下了點工夫了解中國客戶。
講到底,做生意就是「了解客戶」,惟往往知易行難,不少短視的公司只當顧客是待割的羔羊或韭菜。其他行業又可不可以仿效維京般專做「品味中年」?最類近應該是餐廳,不少高檔餐廳不招待兒童,問題是高級餐廳難以做大,一做大就難以控制質素。
另外是航空公司。人們在飛機艙內對吵鬧的兒童或嬰兒感到厭煩,但又不能怪責,所以有航空公司推出「無兒童客艙」,乘客多付一千幾百,就可換來安靜。不過飛機航程通常十個八個小時,乘客付款誘因較細,相反郵輪假期玩一兩個星期,乘客就較為願意付錢「走兒童」了。
作者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曾任職外資金融機構研究部主管。
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