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28日

獨眼

孔繁毅倡港九新界各設傳染病中心

隨着社會復常,大部分新冠防疫措施解除,目前只剩醫院、安老院舍等特定較高風險的場所,負責人須按行政指令要求進出者戴口罩。

料6月出現疫情反彈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圖】稱,本港疫情雖已告一段落,惟預料今年6至7月或出現輕微反彈,建議當局在港九新界3個大區各設一間傳染病中心,每間提供300至500張負壓病床,及配備較好的實驗室應付所需,他又建議大幅增內科病床和醫護人手,並提升醫護應對傳染病培訓。

孔繁毅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估計疫情6、7月反彈,是基於第五波後6個月,部分患者體內抗體已降至低水平,不過認為市民不用太擔心,「現流行病毒株係Omicron BA.2或BA.5亞系變種病毒株,香港好多人已中過一種,混合免疫屏障高,加上夏天病毒相對活躍度唔高,併發個案增加機會細。」

他指新冠病毒已與流感、副流感及合胞病毒等呼吸道感染一樣,市民或需每年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作加強劑,已打3或4針新冠疫苗的非高危群組,現階段可不需接種,若是長者、曾接受移植等高危群組人士,則需適時接種,按專家建議約每6個月注射一次。

對當日露天擺病床感心酸

回顧去年疫情嚴峻,長者死亡率高,「短時間內好多長者入院,一日平均處理200個病人,政府已好快採購到抗病毒藥。」惟高峰時大批病人在嚴寒下等候入院,部分公院更一度在露天位置擺滿病床,孔繁毅說感到心酸。

他提到,自第五波疫情起,發現部分高危群組患者,如80歲以上、曾接受移植或患淋巴腫瘤的病人,他們體內病毒較難清除,或要服兩種抗病毒藥長達10天,炎症仍持續一段日子,之後還要處方類固醇控制炎症,療程需3至4周,港大正收集相關數據研究,希望就這類患者的用藥方向,與各地醫護分享,協助病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