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
受疫情及人口老化雙夾擊,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需求大增。港島瑪麗醫院急症科正、副部門主管30年前同加入該院,見證病患由過往要求簡單,藥到病除;到今日求診前已做足資料搜集,兼且病情轉趨複雜;醫生亦由以往集中工作,變為重視Work 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平衡)。毋懼世事變改,兩人盼未來可傳承經驗,培訓有潛質新人接手推動急症科專業發展。
瑪麗急症科部門主管徐錫漢和副主管曾達之相識於中學一場球賽,大學畢業後,兩人同投身醫學界,1990年加入瑪麗醫院。
收費後病人有要求
活潑好動的曾達之甫畢業選擇成為急症室醫生,「急症室工作時間好吸引,唔好講乜嘢鴻圖大志,剛剛畢業覺得要有一段時間放鬆下。」他笑說當年是被急症室彈性工時吸引,每周約44小時,與其他專科醫生,如每周工作接近100小時腦外科相比,算是輕鬆。
曾達之憶述,當年病人私隱度不高,「我哋睇症,4個醫生,一張大枱,同一時間4個醫生睇4個病人;你檢查、問症,隔離個病人同醫生都全部聽到晒。」他形容當時「流水作業,互相監察」,除同輩間監察診症效率外,在旁的高級醫生更能及時介入協助。
徐錫漢畢業後則選擇內科,1993年轉到急症科,他留意到九十年代病人要求相對較簡單:「佢唔舒服嚟到,發燒、傷風感冒畀藥就得。」公院急症室自2002年開始收費,徐覺得病人要求也提高,「嚟嘅都可能係複雜問題,甚至出面睇過幾次醫生都唔係好處理得到」。曾達之亦稱,九十年代急症室免費,病人要求自然較低。
周三夜馬人流相對冷清
另外,有趣的是每逢周三晚有賽馬,急症室相對冷清,曾達之估計兩者有關:「有啲太太因為先生去咗跑馬,佢唔會嚟急症室,直到跑完馬,或者到第二日先嚟。」
昔日前線小伙子現已成管理層,徐錫漢觀察到新一代醫生比以往Work Life Balance,近年醫管局已不許醫生工作過長,急症室工時的吸引力亦開始與其他專科睇齊,吸引不再。不過,曾達之認為同事只是未發掘到真正興趣,兩人未來將逐步退下火線,主力培訓有潛質新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馬會足球賽果擺烏龍 輸贏均派彩 |
上一篇: | 許樹昌料明年2月與內地通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