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日
香港人口高齡化,政府常說要做到老有所依,可是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本地長者服務水平似嚴重滯後;我是江偉安(Ronnie),從事電子科技生意近30年,眼見安老院管理有所不足,2015年推出科技系統平台,專注把傳感器(Sensors)數碼科技應用於院舍,冀讓長者體面地生活,安享晚年。
我讀工業工程出身,做暑期工期間,見到工廠生產線每日都碰上及處理重複問題,好像在浪費時間,其他同學畢業後多加入政府,我對安穩與按部就班工作興趣不大,認為多勞多得職業更適合,遂走去做電子零件銷售,家人反對,覺得我應學以致用做工程師,然而我堅持忠於內心,慶幸努力沒白費,26歲已成為美資電子零件公司香港總經理。
市場瞬息萬變 業務與時並進
可惜好景不常,1992年公司被收購,大集團難免多辦公室政治,不想終日花時間和心機去應付;時值九十年代初,電子依然是本港三大行業之一,仍有可為,我把心一橫辭職創業,初期做零件代理,生意不俗,惟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尤其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看看那些年盛極一時的CD、Walkman、「他媽哥池」(電子寵物),皆敵不過時代巨輪而被淘汰,證明依賴單一產品「食老本」,長遠不可行。
要讓企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在與時並進、永不停步;隨着本地相關工業發展放緩,我嘗試轉戰電子科技,專注傳感器(Sensors)應用和研發,其後預計社會漸漸老齡化,「科技+健康」會是大勢所趨,2001年再拓展新業務,主要為國際和本地藥廠進行市場推廣;2015和2016年成立另外兩間公司,分別涉及安老院智能家居科技系統和健康產品範疇。
創業講時機,2015年搞院舍科技系統平台,緣於有次去加拿大魁北克探朋友,見到一幢美輪美奐大廈,以為是豪宅,朋友說非也,實為老人院,當下既驚訝又感觸;香港的院舍不時爆出疏忽或虐老新聞,那一年甚至揭發有長者被「剝光豬」安排在露天地方沖涼,令我不禁慨嘆:同樣住在大城市,何以人家擁有理想居住條件,我們的長者竟如此無尊嚴地過日子?
擬引智能家居 實現住所安老
這心態驅使我立定決心,非純為賺錢,事實上我心知這門生意雖有潛力,回報未必快,當下目標是推出一個可整合不同智能家居產品平台,避免不同產品支離破碎地運作,向實現長者家居系統全自動化的目標進發;幸好本身公司從事傳感器業務多年,掌握相關科技,可調配現有資源自主研發,成本相對較低。
居家安老是很多長者的心願,相信為人子女都想長伴父母身邊盡孝,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就如歌手陳奕迅名曲《單車》歌詞所云:「難離難捨想抱緊些,茫茫人生好像荒野,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誰要下車」,香港居住環境狹窄,後生一輩忙於為口奔馳,老人院只能成為無奈選擇;我一己之力無法扭轉大環境,希望透過智能家居系統,改善院舍生活,讓長者體面地老有所終。
採訪、撰文:許鎮邦
攝影:黃潤根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產品「對症下藥」 |
上一篇: | 「玉兔」等6熱帶氣旋換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