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13日

人言人語

粵劇伴奏家 興趣變事業

很多人以為只有老人家才愛看粵劇,其實粉絲中不乏本地年輕人,我蕭穎芝(Pamela)就是一例,小學開始沉迷大戲和音樂,後分別涉獵鋼琴、柳琴、琵琶、三弦等樂器,不敢說樣樣皆精,惟全都喜歡;畢業後把這兩大興趣變成事業,成為粵曲粵劇伴奏家,藉着樂聲襯托故事,令觀眾更投入欣賞。

我非來自音樂家庭,因爸爸是音響發燒友,小時候常聽他在家中播碟,種類廣闊,從古典到流行,連非洲民族樂都有,逐漸培養出我在這方面的興趣,先是學鋼琴,常跟同樣學琴的表兄妹「四手聯彈」,或與吹長笛的表妹合奏;讀小學時,副校長醉心粵曲,在校內開設興趣班,我跟妹妹參加,由「任白」(任劍輝與白雪仙)的《帝女花》聽起,「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愈聽愈入耳。

畢業後「封口」 專注演奏

上了中學,我開始兼學柳琴,純粹貪其名字雅致,初時只知它屬「細啲嘅琵琶」,結果接觸後極速愛上;中學畢業後憑着不俗的柳琴造詣,成功考入香港藝術學院戲曲學院音樂科,始發現心儀的粵劇伴奏領域原來多是靠琵琶而不用柳琴,於是轉攻前者;兩種樂器相差無幾,琵琶體積較大,要「用多啲手指去彈」,幸好一理通、百理明,倒也不難掌握。

鋼琴、柳琴與琵琶「三管齊下」,熱愛音樂的我還嫌不夠,大學決定副修三弦;對我來說,這些彈撥類樂器的聲音都很動聽,演奏動作有型有款。

三弦在港相對冷門,初時向人提及亦無人知道它是什麼,其實三弦是由公元前200多年的秦代「弦」發展而來,音色較沉,又名「弦子」,在民間說唱音樂中屬主要伴奏樂器之一,常用作加強節奏效果,獨奏也極富特色。

除了樂曲,我初時亦曾經試啼聲,主要是粵劇對唱,入讀香港藝術學院後則改試獨唱,可是慢慢發現自己對樂器興趣比較濃,在2017年畢業後決定「封口」專注演奏,跟隨師兄師姐踏入戲行,擔任粵曲粵劇伴奏,除在劇院表演,不時參與戶外戲棚演出,日曬雨淋;一齣粵劇動輒做3、4個鐘,試過大熱天時在澳門密封戲棚工作,焗到混混沌沌幾乎中暑,咬緊牙關死頂。

由於我本身愛看粵劇,每次演出感覺像睇戲,不會太有開工心態;有人或覺「做來做去嗰幾套」,然而不同演員各有其演繹方式,往往能擦出新火花,個人最愛劇目是《蝶影紅梨記》與《再世紅梅記》;粵劇觀眾一般較年長,看戲時更投入,現場氣氛一流,加上從業員圈子不大,來來去去同一班人,有時一台戲演幾日,跟圈中朋友朝夕相對都幾開心。

用心工作 願走得更遠

大概是由細聽到大的緣故,粵劇對我永遠有份親切感,旋律吸引又悅耳,我很感恩能參與其中,一直彈奏喜歡的樂曲;劇目通常很有故事性,身為幕後演奏的我,角色是要錦上添花,把故事更好地襯托出來,未來會繼續努力做好這份心愛工作,在這條路能走得更遠。

採訪、撰文:許鎮邦 

攝影:黃俊耀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