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人大常委會上星期出手DQ 4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後,其餘15名戰友隨即齊上齊落宣布總辭。除了毛孟靜及許智峯為避開譴責議員議案而選擇辭職信於一兩日間生效外,其餘13人均自訂於12月1日才「執包袱」走人。今回民主派撤離,特區政府可謂成功掃除所有制度阻礙,政治事件理應可以暫告一段落,大家專心抗疫和其他民生事務,逐步恢復香港元氣。
豈料追殺非建制派的行動未罷休,北京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昨天於「愛國陣營」報章撰文,直指在本港成立超過30年的支聯會以「愛國民主」為名義,實則是以香港為基地、勾結外部勢力的顏色革命組織。他又認為,支聯會即使因追溯力問題,一時無法受國安法懲治,政府亦應以本地法律追訴,包括以可能違反《社團條例》為理據,由保安局局長出招禁止其運作。
支聯會的罪狀,主要是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喊了30年的這句「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口號。田教授如此大加韃伐,未免太看得起支聯會的能量。多年以來,支聯會的影響力顯然逐漸下降,要維持原有運作也不容易,近年本土派勢力崛起後,支聯會建設民主中國的主張更時常被批評為「大中華膠」,且每年的活動行禮如儀,對民主運動全無幫助。有網民甚至揶揄支聯會舉辦的六四晚會是吸取經費和消耗民氣的維穩大會。當局針對這個對年輕人既沒叫座力,亦沒殺傷力的舊組織,似乎只徒添社會不滿,對穩定局面不見得有多少作用。田教授緊咬支聯會不放,實在教人摸不着頭腦。
DQ區議員削「造王」籌碼
綜觀近期民主派被當局連環收拾,暫時仍一籌莫展,他們在立法會總辭後,非建制陣營哀鴻一片,雖說仍保有區議會絕對大多數,惟已屢次傳出政府要把「愛國者標準」準則進一步套於區議員身上,加以管制宣誓,恐將有一日輪到DQ區議員。不論傳統民主派政黨,還是所謂本土抗爭派,普遍抱着「做得一日得一日」的消極心態。而且一旦部分區議員遭褫奪資格,被DQ者會否照辦煮碗搞集體杯葛,拉埋其他民主派一併總辭,將是另一鋪更大的show hand,但可以肯定,去年11月那班建制派「落選佳麗」充滿期待,未補選先興奮。
其實區議會只是諮詢機構,沒有實權,充其量擔任社區顧問角色,不管在議會提出什麼議程建議,政府一概可「意見接受,態度照舊」。而區議會僅有的資源,悉數掌握在民政事務總署手上,由普通社區活動以至進行各類地區研究,只要各區民政事務專員拒絕簽署支票,或停止發還議員津貼,便足以令區議會寸步難行。按常理而言,區議會對政府運作幾乎沒有任何威脅,大幅度整治修理的機會應該不大。然而現時社會浮現奇詭新常態,若放眼2022年特首選舉中負責選出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現時的區議會民選議員絕大機會在2021年的選委會選舉中全取117個選委席,「阿爺」若想削這批「造王」籌碼,也差不多是時候部署了。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昨增8宗確診 全屬輸入個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