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
青少年的價值觀與成長環境有莫大關係,非牟利團體香港家庭教育學院(IFE)完成「香港學童禮貌表現」調查,訪問了539名幼稚園,中、小學生家長,結果近84%受訪家長的子女在一個月內未曾主動講「唔該」和「謝謝」,又90%港孩在意見不合時會駁斥或責罵長輩,但大部分家長都認為責任在於學校和政府的公民教育,家庭教育學院董事余榮輝指家長這心態要調整,「唔應該返咗學就推晒責任畀學校」。
父母卸責學校政府
調查於8月16日至25日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 結果83.5%受訪家長的子女是間中(37.7%)、很少(26.9%),及從不(18.9%)主動說「唔該」和「謝謝」,經常說只有16.5%。調查亦發現他們的子女很少(38%)或從不(15.6%)主動與人打招呼或點頭微笑,21.3%則從不在進膳前叫「大家吃飯」。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董事余榮輝表示,禮貌應從細微的習慣開始培養,叫「大家吃飯」、主動說「唔該」和「謝謝」等雖然只是小習慣,家長應從小教育孩子待人有禮。
余榮輝:家教更重要
此外,90.2%受訪家長的子女在意見不合時會駁斥或責罵長輩,近四成家長的子女經常或間中恥笑或辱罵他人或朋友,只有26.3%家長會指正子女的無禮行為,有近一成從不指正。余稱,子女的無禮行為或和家長的態度有關,應從小培養有禮貌及正確價值觀。他指家長知道應作榜樣,實際卻做不到,例如許多家長與長輩交談時只顧望手機甚至敷衍回應,但當子女有樣學樣時又覺得不妥,「如果大人本身無禮貌,耳濡目染下細路仔都會好難學(得好)。」他說,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有禮貌的最大責任在學校或政府,這心態要調整,「唔應該返咗學就推晒責任畀學校。」
調查也問家長教育子女成為一個有禮孩子,誰責任最大,結果54.8%認為學校教育、18.4%認為政府公眾教育,只有27.6%認為家庭教育。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開學日留意交通天氣 |
上一篇: | 修例風波困擾情緒 求助激增亮紅燈 |